..
————————
陽關之外,當李瓘的帥旗,還有一萬兵將站上陽關城頭的時候,吐蕃王赤德祖贊差點漏氣了。
嚇的。
“壞了!!大周援軍到了!”
看向噶爾.贊婆,滿眼求助,“大相,要不,咱們撤吧?”
噶爾.贊婆一聽,也差點漏氣。
氣的。
什么跟什么啊?怎么回事兒都沒弄明白就撤兵?
此時,吐蕃大相心中不悲反喜,甚至有一絲期許。
“來人,速速探明關上援軍從何而來!?”
結果,探子到城下一看,“李瓘帥旗?”
趕緊回去稟報,乃是玉門半守將李瓘,看樣子帶了有一萬人來援。
噶爾.贊婆聞罷,失望了。
“怎么是李瓘?還以為是河州的大周主力來了呢!”
之前說過,吐蕃這是聲東擊西之計,盼的就是河州主力來援,他們好繞到河州趁虛而入。
結果,來的是李瓘。
也就是說,河州兵馬未動分毫。
噶爾.贊婆有點猶豫了,“是接著打,還是撤呢?”
撤的話,河州也偷襲不成,十萬大軍只能是無功而返。
可是不撤,陽關打不進去,他還是撈不到好處。
思前想后,最后決定,還是先打打看吧!
也不用像之前那般義氣用事,非要攻破陽關。就和中原人耗著,能打進去最好,打不進去的話......
關內就算得了支援,滿打滿算也就一萬多人。
噶爾贊婆心說,我就算是耗,也耗死你們!
到時候,大周還得派軍馳援,卻是動用河州主力了。
那個時候,還不是想打就打,想偷就偷?
想好對策,噶爾.贊婆反而不急了,命大軍暫且收兵,明早再來。
以后就和陽關耗上了,反正吐蕃人也不善攻城,而你們也只有一萬人馬,不敢出城一戰。
這么耗著,就不信大周朝堂不來救。
而這一耗,就是二十多天。
......
從林羽堂第一天開始守關,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
如此漫長的攻防之戰,是連李瓘都沒料想到的。
在他看來,陽關易守難攻,有一萬人馬守關,要么吐蕃人狂攻不懈,這樣的話只有兩個結果:
一是,關破人死;
二是,吐蕃人接受不了慘重的傷亡,而識趣退走。
要么呢,就是吐蕃人知難而退,根本打都不打,直接跑了。
可是,他怎么也沒想到,會是現在這個結果。
吐番人白天攻城,不緊不慢,晚上直接回去睡大覺,就跟上朝似的準時準點兒。
當然了,要是夜里能得了安生也還好。
主要是吐蕃人不讓你安生,夜里時不時就敲個鼓,鳴個鑼的,擾得將士們不得安生,覺都睡不好,生怕吐蕃人夜里摸上城頭。
這可怎么辦呢?
李瓘和林羽堂都犯了難。
說實話,自從李瓘入關助戰之后,罪營與一萬兵將的傷亡其實不大,但卻已經是疲累至極。
而且,現在已經是四月頭上,天氣回暖,林羽堂在城墻布置的冰墻已逐漸開化,正在失去效用。
這代表著,等冰墻徹底化開,守城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如果再讓吐蕃人這么耗下去,哪天真的舉十萬大軍全力攻城,李瓘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守住。
“一個月!”
此時,又是夕陽漸落,吐蕃大軍如期而退。李瓘、林羽堂,還有一眾將校,目送吐蕃人退走。
李瓘眉頭緊鎖的,對各營將校囑咐道:“回營之后,一定要與兵卒打氣,我們最少還要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