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心中都升起問號,“這風調雨順、無災無難的,哪來的什么大荒?”
“老九,你是不是搞錯了啊?”
吳啟開口道:“今年各州官員述職的奏折我都看過,皆言是難得的好年景,怎么會有大荒?”
只聞吳寧無奈道:“也正因如此,這場災荒來的才更加兇猛!”
.....
————————
接下來的日子,如吳寧所料,武承嗣最寵愛的背鍋兒子就這么讓吳長路給弄死了,他哪肯罷休?
沒過幾天,武承嗣就真的派兩萬禁軍,兵發湘西密林之地,去剿滅吳長路。
而就在禁軍到達之前,孟道爺前一步到了都老峰。
可是,讓道爺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撲了個空。
不光是都老峰上的山寨,就連同峰下的苗寨,也早已經人去山空。
對此,孟道爺卻是沒有過多的憂慮。
想來,吳長路料到武承嗣會報復,殺了武延秀后,就帶著眾人,棄寨而走了。
至于去了哪兒不重要,只要人活著,長路鏢局不怕找不出來。
而另一邊,吳寧所謂的“大荒”,也終于露出了端倪。
而這一露不要緊,可謂是石破天驚、倒海傾天之勢,差一點就把大周朝的昌隆世道毀了個干干凈凈。
......
按說,大周朝近幾年可謂是風調雨順,長江、黃河更是溫順無災,是不可能出現什么大荒的。
可是,正如吳寧所擔心的,大荒之年真的來了。
八月,也就是吳老十剛剛看清自己是誰還沒過幾天,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長安八水槽監便上報了一個噩耗。
那就是,近三月來,行船槽稅的數額竟銳減了近半之多。
這可把監國太子武承嗣嚇了個半死。
要知道,槽運之收雖然占朝廷財政的比重不大,但是卻有著預測長安民生的作用。
說的時髦點,長安是一個屬于需要外部輸血的超大型城市。之前也說過,靠長安本地自有的生態循環,是養活不了這個近兩百萬人口的巨無霸的。
無論是糧米、鹽茶,還是民生百貨,那都得靠外來供給。
而這些民生必需品進入長安的主要運輸渠道,就是漕運。
那么,漕稅減半說明什么?
說明:近三個月內,向長安供給的外部給養,少了將近一半。
這還了得?
都不用到坊間去走訪,武承嗣就知道,長安要出大問題。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這三個月來,隨著外部供給的驟減,城內各家商鋪已陸續出現了貨物短缺。
有些小一點的商鋪,甚至因為無貨可賣,只得關門閉店。
一時之間,長安城內物價飛漲,百姓怨聲載道。
......
短短三個月,長安城內的物價已經上漲了近五成。如果不加以遏制,未來物價還會更加快速上漲起來。
面對這樣的局面,武承嗣哪能不驚出一身冷汗?急招各部首官商量對策。
為穩定長安民心,朝廷急令各州商戶向長安加運貨物,以解長安物資短缺之急。
可是,已經晚了。
令是下去了,卻不見效果,往長安運送貨物的商船不但沒見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趨勢。
要知道,長安可是生活著近二百萬的人口,消耗有多驚人,可想而知。
這近一個月沒有大宗貨物運入,加上巨大消耗,長安城內物資短缺的情況愈加嚴重,一些生活必需品已到了哄搶的地步。
到了九月,槽稅再減七成,渭水之上,幾乎看不見有商船往來。
這時候的長安,已經不是物價飛漲了,而是除了糧食因今歲關隴糧產大豐之利暫不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