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武安天下
大夏世宗武皇帝,終于沒有熬過大夏昭武二十七年,就在昭武二十七年冬至當(dāng)夜,與世長辭。
張安在為張軒服喪二十七日,登基稱帝,以明年為武安元年。
據(jù)說,在張安選年號的時候,好有一個插曲。
大臣們都覺得這個年號不好,一來喻義不好,好幾任武安君都沒有得了善終。特別其中還有白起。
其次,就是年號之中有一個安字。
雖然張軒已經(jīng)宣布過臨文不諱的法令。
但是年號與皇帝的名字,恐怕也有妨礙。
但張安可以說一意孤行,說道:“天下方興,正是用武之時,非用武不能安天下。”
于是在百日國喪之后。
也就是,在武安元年春,張安拜李定國為大將軍。以晉王,大將軍,樞密使,總領(lǐng)九邊兵馬,六十余萬,分四路出師。
梁化鳳出遼東,攻清軍吉林將軍府。
賀虎頭出大同攻歸化城。
金聲桓出甘肅奪哈密,然后斷絕西域與中原的聯(lián)系,阻擋清軍從西域的援軍。
李定國出塞三千里,直撲和林。
不過,順治下令撤退搬空了和林,大軍南下,令一部在歸化城中堅守。順治大軍在北,想在歸化城下吃一下夏軍一支。
但是了賀虎頭在歸化城下,以少勝多,大破順治,攻破歸化城,順治大敗而逃,賀虎頭窮追不舍。
順治在軍中傳位于玄燁,令殘部護玄燁去天山以北。他拖著追兵,在和林南,被大軍合圍,力戰(zhàn)而死。
武安元年大戰(zhàn),才算落下帷幕。
各軍歸塞,漠南蒙古各部都歸為朝廷麾下。
張安從陸路北上,進駐北京。
大軍入塞,張安在北京犒勞三軍,在武安二年,大軍西出西域,王郎于天山南麓大敗滿清八旗,陣斬玄燁。
清軍如鳥獸散。
只是清軍不足為懼了。
并不意味著西域就能順順利利的到了大夏的手中。
西域不是漢地,已經(jīng)有千年之久,因為風(fēng)俗,信仰等問題。西域土著屢降屢叛,漢人數(shù)量不足,使得夏軍在西域,只能維持軍事存在。
而且因為糧道太遠,畢竟甘肅也不是什么產(chǎn)糧地,大部分糧食,要從河南山西起運。
十石運到西域,大抵只剩下二三石。
故而糧道決定了,在西域駐兵的數(shù)量。
故而王郎作為西域總督。麾下只有安西軍。十個營的兵力。
不過,王郎坐鎮(zhèn)西域十年。
這十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不管是清廷殘部,而是西邊的回回勢力,乃至于俄羅斯東進的兵力。
因為要駐守各地,所以王郎很長時間能動用的機動兵力不過數(shù)千。
但是王郎卻屢屢打出數(shù)千破數(shù)萬的戰(zhàn)例。
隨著十年移民。
整個西域才堪堪過百萬漢民。
張安將自己四個兒子,分封到西域,這就是西域四王。
張安的兒子不只有四個。只是有勇氣出塞的人,只有四個而已。
張安在位三十年。
完成了三件大事,首先治水在張安手中,大功告成。驅(qū)除東虜,東虜徹底滅亡,并將北疆歸于朝廷治下。第三件大事,就是大夏朝廷體制在張安的手中,才算是徹底的完成。
號稱夏太宗。
張安的兒子,張倫。
乃是大夏第五代皇帝。
張倫在大夏歷代皇帝之中,也算是太平天子了。
在位四十年,天下安堵,甚至文官對武將的發(fā)動了進攻。一心將用兵大權(quán),奪了回來,甚至王郎作為樞密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