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的三起三落則是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干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這個時候的他是充滿了希望的,前面似乎充斥了一種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不過只是錯覺。
一落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
二落干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祥子的命運三部曲是“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
五、
圣埃克蘇佩里在《要塞》中說,“當我說到山,意思是指你被荊棘刺傷過,從懸崖跌下過,搬動石頭流過汗,采過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頂迎著狂風呼吸過的山。”
于連和祥子雖然最后都沒有避免毀滅的命運,但他們的一生太具有令人深思和探究的意義。以致于深層研究他們的時候,會發現他們命運里出奇一致的地方。
不同的人因為一些類似的遭遇從而被歸結為有共同點的人。人的命運不同,可是總有相似的地方。
寫完之后林召航發現悲劇都是一開始就是悲劇的,于連和祥子最開始也是沒有站在高起跑線上,后來的一系列掙扎只是想要站的起來,可是他們就是這樣子也沒有達成自己的心愿,反而是一步步走向毀滅,沒有掙扎的余地。他們想要的最后都在得到后失去,他們厭惡的最后變成了自己隔離不了的一部分。于連有自己的英雄主義,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利用一切條件達到自己的目的,可是祥子也和他有些區別,祥子想要的不過就是一輛自己的車罷了,因為這一個在別人看來不大對于他意義重大的事情他的人生開始了自己的起起落落。
有時候也只能說是命運弄人,在她們這里經常有句話及時形容的很適合,“造化弄人”,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人都想要的東西最后沒有得到,而獲得自己的命運都是悲苦的。他們都是同樣想要掙扎出去的人,可是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命運給他們準備的天羅地網,這樣子最后難免不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以至于林召航想起來祥子心理就一陣難受,她的難受更多是出于對他遭遇的無奈和同情,也不是可憐,他一個很是努力的人能讓誰去可憐他呢,他只不過一直都在依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拼搏想要獲得自己的東西罷了,有什么能讓人可憐呢,說開的話也是佩服他的精神而已,要是因此而可憐他,那便是失去了某種意義罷了。
于連更不用可憐了,因為在一切結束之前他所獲得的基本算是自己之前想要的,步步為營后的生活或許也沒有給他帶來完全的滿足感,所以他選擇了自我的毀滅,這仍舊是帶有一種英雄主義在里面的不可否認,這樣的時代之下他或許有自己不一樣的選擇,或許是他自己累了,或者是他愿意自己走向自己真正的“英雄道路”,沒有什么好與壞的衡量,更沒有什么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里,等級才是吃人的東西,當一個人的死去不要緊,最關鍵的是精神被腐蝕才是最為悲哀的事情,他的選擇大概就是做一個完全的了結吧,面對過去的自己做一個自己在內心沉默已久的想法,這些都付諸實施之后,他將走上斷頭臺,失去這一世自己的生命,他應該是不后悔的,因為在眾多思考之后他選擇了這一條路,要是后悔的話他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兩個人其實都是悲劇,可是一個更偏向于大環境的左右,一個則是有自己的選擇成分在里面。一個兢兢業業,一個玩世不恭。不同的人命運有著共同之處。這便是作品給人帶來的震撼的力量吧,能讓人從中獲取一種生命的力量,懂得命運的運轉法則。
他更多的心理都在作家的筆下顯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