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回 李明相中李德仁,先拜師傅后認親
詩曰大公子拜師學藝,飽讀詩書做鄉醫,
名師高徒傳美名,懸壺濟世在京西。
話說王夫人王春花,送走了王宇和王彩蓮,來到劉婉君夫人的東院,來和她商量給二公子李武勝提親的事。王夫人,把王宇和王彩蓮父女,是如何救了二公子李武勝,詳詳細細的對劉夫人說了一遍。兩個人先是責備了一通二公子李武勝,然后又夸獎了一通,王家父女的舍身救主。
最后劉夫人說,“我看王彩蓮這個姑娘不錯,將來能管住二公子李武勝,也應該給他說一個大媳婦兒,好好管管他。要不然他這個小鬼頭,指不定還要怎么淘氣,還會惹出什么大亂子來。找個大媳婦兒好好管管他,也讓他收受心性。妹妹趕緊托媒婆去提親,需要什么就跟我說一聲,早點把媳婦兒娶進門,早點就給給這個小野馬駒子,套上一副龍頭。你別看咱們這些當媽的管不了,說不定這個媳婦兒就能把他管得服服帖帖。她哥哥王振泰,是我的干兒子。再把她娶過來,給二公子做媳婦兒。我們和王家可以說是親上加親了。”
王夫人一聽,劉夫人同意了,心里也是特別的高興。然后趕緊告別的劉夫人,出了東院,回到自己的西院,趕緊找管家,先去王家,要來了王彩蓮的生辰八字,又拿著二公子的生辰八字,到街上找薛神仙給和了八字。然后趕緊去托人找媒婆,到王家去提親了。
放下王夫人張羅二公子李武勝的婚事不表,先說說劉夫人給大公子李德仁張羅拜師學藝的事兒。
在我國封建社會,除了皇家統治集團以外,士大夫階層是封建家族統治集團,是封建統治的最龐大的統治集團,他們忠于皇室,對社會各個階層,實行統治。士大夫集團的主要組成成員,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讀書人。主要是包括,從宰相到知縣龐大的文官集團,和由他們幕僚組成的謀士和師爺隊伍,他們把這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文官的選拔過程,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一個是從隋朝已經初步形成,成熟于唐朝的科舉制度。在科舉制度以前,文官的選拔主要靠的是“舉孝廉”的制度,和家族繼承制度。由科舉制度選拔的官員,實際上是極少數。就拿科舉制度已經成熟的唐朝來說,明經兩科,每年錄取的人數,也就是我們說的金榜題名的人數,每年也就是一百四五十人,到了宋朝以后,科舉考試變成了兩年一次,有的甚至三年一次,所以實際上靠科舉制度,選拔的官員,還是極少數。遼國延期了唐朝的科舉制度,并向南方的宋朝學習,改進了科舉制度,兩年一次科舉考試,錄取的人數更少。所以讀書人,十年寒窗,要么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文官系統。要么是通過人情往來,進入師爺謀士為主的幕僚系統。除了這兩大官僚系統以外,考了一些秀才舉人的封建文人,把持了從上到下的教育系統。這些文人,都屬于士大夫階層。
封建文人的另一條出路,就是醫療系統。活躍在城市鄉村,我國的傳統中醫隊伍,都是這些沒有功名的封建文人組成的。如果是仕途走不通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就會選擇從醫這條路。所以讀書人流傳了這樣一句話,“不為名相,當為名醫”。所以封建社會,文人的出路,和文人的理想,從來都是兩個,一個是當官發財做名相,另一個就是懸壺濟世,造福一方做名醫。
李家的家訓,是不允許自己的子女當官,走仕途這條路。所以做名醫也就是唯一的選擇了。劉婉君夫人,要給大公子李德仁,張羅拜師學藝,就是要把當地的名醫李明為師傅,學習中醫技術。作為他安身立命的本錢。
采藥郎李明,常年隨父親在山里采藥。傳說他在采藥過程中,遇到了藥王神農氏,得到了真傳,有一本仙書,叫做《神農百草經》。從此以后,靠他的高超醫術,在京西治愈了很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