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飄著小雨,掃墓人都打著一把雨傘。
這中間有的是孩子,有的是父母,有的是親戚,有的是同事,有的是朋友是閨蜜。
一個碑上刻著蔡瞭瞭三個字的碑前,今天鮮花尤為的多。
碑上刻著蔡瞭瞭的生日,今年算算也才歲。
照片上,蔡瞭瞭笑得很燦爛,一看就知道生前是一個愛笑的人。
蔡瞭瞭在執行任務中,犧牲了。犧牲的時候才歲。
多么年輕的生命,像鮮花一般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歲。
蔡瞭瞭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媽媽是一名小學教師,爸爸是一名軍人。
蔡瞭瞭這個名字,寄托了蔡媽媽對蔡爸爸的思念。
蔡媽媽那個時候經常站在自家陽臺,看著蔡爸爸部隊所在的方向。
到后來有了蔡瞭瞭,又加上了孩子對爸爸的思念。
蔡媽媽抱著孩子站在自家陽臺,依舊看著那個方面。
所以,蔡瞭瞭這個名字,寄托了思念,也有瞭望的意思。
小的時候蔡瞭瞭很活潑,從小就有一個英雄夢。
那個時候,蔡瞭瞭在他們院里可一直都是大姐大的角色,保護弱小。
為此蔡瞭瞭還專門去學了武術,蔡媽媽想著,也好。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危機時刻也還能保護自己。
這一學就是十多年。
蔡瞭瞭從小和媽媽一起生活,以前都是帶著蔡瞭瞭一起去。這次蔡瞭瞭高三畢業了,也考完試了,媽媽決定一個人去探望爸爸。
“瞭瞭,媽媽過幾天,就去你爸爸部隊,看望你爸爸了哦。”媽媽一邊收拾著行李,一邊嫌棄的語調說著。
“去吧去吧,爸爸也想你了。”蔡瞭瞭裝作有些無奈委屈的說道。
“唉,以前你爸當兵,就我們娘兩在家,現在你也報考了軍校。”媽媽收拾著行禮,語氣中有些不舍,有些無奈。
蔡瞭瞭也知道,自己去了軍校后,就媽媽一個人在家。
“可是媽媽你的工作好啊,只要開學了,就有好多學生圍著你。”
“媽媽不在家,自己要照顧好自己,少點外賣。媽媽在冰箱給你包了餃子,要是晚了不想自己做飯,就自己煮餃子。餃子要是吃完了,還有面條,知道嗎?”果然是典型的嘴硬,豆腐心。還沒有走就已經開始擔心和關心了。
蔡瞭瞭走到媽媽坐的沙發旁邊,撒嬌的坐下,然后抱住媽媽,“好。我愛你媽媽。”
“啊呀,走遠點。搞得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兒。以前沒覺得你有這毛病啊,最近怎么了,要不要上醫院檢查一下?”媽媽雖然嘴上有些硬,但是心里和嘴角卻早就出賣了自己,美的很。
“我沒病。”蔡瞭瞭依舊抱著媽媽,撒嬌的說道。
“一般精神病人都說自己沒病。”
“反正我就當你是最近見我見多了,有點惡心想吐,正常的反應。等你去我爸那兒兩個月回來,你就會想我想得不得了。”
“想你,隨時都想你。”媽媽也笑了。
誰知道蔡瞭瞭倒也臉皮厚,背著媽媽買了和媽媽同一班的機票去探望爸爸。
畢竟也有大半年沒有見到爸爸了,蔡瞭瞭還是很想念爸爸。可是蔡瞭瞭和媽媽不一樣,蔡瞭瞭只待了幾天回來了。
后來蔡瞭瞭進了部隊,成為了一名軍人。
最后一次休年回家的時候,蔡瞭瞭的閨蜜給她打電話,兩人相約晚上在蔡瞭瞭閨蜜家見面。
蔡瞭瞭閨蜜家住六樓,頂樓有一個屋頂花園。夏天的時候最適合晚上在屋頂花園吹風了。
蔡瞭瞭閨蜜家也是裝備齊全,燒烤架什么的,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