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有閨蜜,在朝為官自然也是會有自己的同僚。
水大人乃是當朝丞相,淑妃娘娘的親大哥。這閃亮閃亮的光環照耀在水大人的背后,也確實是會吸引很多人的依附。
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
有人依附,水大人的勢力自是會日益壯大。勢力壯大了,不管是在朝中說話,還是要干些事。這個過程可以調動的資源,相對來說就會變得簡單,更容易一些。
水大人亦是聰明之人,自然知道這些人為何依附自己,自己又為何需要這些人。
在朝中,既有有人主動依附水大人,也有水大人主動籠絡的一些朝中失意官員。
在朝廷之外,還有很多有才能的失意的文人,也都被水大人籠絡了。
水大人目前的地位,為何要籠絡這些失意的人呢?
在真實的歷史上,有一場揚州霍亂。這個霍亂發生在武則天時期。
大概就是說,公元年月,在遠離洛陽的揚州的一個小酒館開張,有一個叫李敬業的失意官僚糾集了一幫朋友,到這個小酒館喝酒來了。
這些人聚到一塊,三杯酒下肚。這些失意的文人,失意的官僚,就聊兩件事。第一件事,聊這朝政,都說這武太后野心勃勃,皇帝是前途莫測。
聊完朝政聊自己,每個人說道自己那真是窩囊啊。說我是何等樣的人物,這么有才,怎么今天淪落到這個地步了。是老天不公啊,朝廷不公啊,就是發惱騷。
這中間,也不知道是誰,天才的把這兩件事結合到一起。說武則天野心勃勃想當皇帝,皇帝前途莫測,那肯定是人神公憤。如果他們在這振臂一呼,必定是應者云集。那要是他們打到洛陽去,把武則天打下臺的話,天下不就是他們的嗎。
這個一提出來,有人是熱血沸騰。這些人都有共同的特征,志大才疏,都覺得什么地方只要有我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最后得出結論,他們揭竿而起,他們要造反。
水大人自然是不知道揚州霍亂一事,但是他們的方法卻很雷同。
水大人是何等的聰明,即便要造反,那也要是被萬人推著,自己最后只是眾望所歸罷了。就像揚州霍亂的起始一樣。
為了穩固這些失意的官員、文人,水大人每個月都會召集這些人,進行一次聚會。
水大人自然是要坐在堂室背靠西面墻,面向東。其余的官員和文人,則背靠南北墻,面朝南北。背靠東面,面向西,無官員和文人落座。偶爾會有些下人站在此處,等候端茶倒水。
每次聚會的內容,大多都是吐槽和抱怨一下,最近一個月對皇上,對朝廷的不滿。
揚州霍亂是因為三杯酒下肚,可見酒是非常好的催化劑。
水大人悄悄組織這個聚會,可不是在酒館。代替酒的就只能是茶,一杯清茶或是一杯濃茶,自然起不到酒催化的效果。
所以,才要每月一聚,極少成多,終有一天也會爆發。
古人都是以詩會友,自然聚會在明面上是以詩會友,一起交流詩詞。
即便如此,也不過是水大人給聚會找的一個幌子。
這個幌子偶爾一兩次可以,月月如此,一旦被皇上發現那可就是結黨營私。
結黨營私又是皇上最忌諱的一件事。所以,不管有怎么樣的幌子,隱蔽才是上策。
水大人做這件事,已經有好幾年了。聚會的地址也是變更了很多次,不管怎么變化,始終都在城內一些,相對比較幽靜的巷子中。
也許這就是燈下黑吧。
京城中的官員變動不多,每次參加聚會的人,大多也都是那幾張熟悉的老面孔。
聽完這些官員的騷擾之后,水大人不僅要充當勸和者,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