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星期天的輔導
大學的學習,課程仍然是很重的。每天除了在教室聽課以外,圖書館就是她最常常待的地方。大學一年級的課程,第一學期就開了八門課,和理科的一年級不同,文學院一年級的基礎課就已經開始了,現代漢語常識和古代漢語常識,兩門課同時開,對于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應該說是很繁重的。
大學的學習和初高中的學習最大的區別就是,除了教材以外,每門課老師都會開列一張很長的書單子,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參考書的閱讀量越來越大了,配合著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教學,參考書的數量也在逐漸的增加,學習的難度也很高,涉獵的知識范圍就更廣了,對于一般的新生來說,學習方法的轉換是最困難的事情,大學的教育已經完全摒棄了,那種填鴨式的教學,老師除了把一些重點的內容講解以外,主要是留一些思考題,或者需要閱讀寫出讀后感,或者是圍繞著一個論點,需要在查閱大量的參考書,引經據典,形成一篇有分量的知識論文,不僅要求材料的掌握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而且要引經據典,旁征索引,形成有分量的闡述文章。
江挽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并沒有那么多的困難,因為她有寫作的專長,不僅在詩歌和散文的創作上獨樹一幟,有著大量的作品,可以說是隨手拈來。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特別是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她學的本身就是很扎實的,不僅這方面有語言的天賦,創作的靈感,而且很愿意把自己多年創作積累下來的一些體會,上升到理論高度,結合著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一些創作理論也更愿意探討,并不完全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并不為了把這兩門課修完,而是為了今后的創作。
對文學理論的探討,讓創作從自然狀態,上升到理性狀態,把一些文學理論,文學技巧,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讓這些創作,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更好的運用文學技巧,寫出來的東西,不管是詩歌散文還是論文,哪怕是一篇小品文章,也就更有理論深度,更有目標追求了。
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她之所以更加投入,還有另外一層的原因,那就是對她輔導三個學生的學習更有用處,把學習的這些基礎知識,熟練的應用在對學生的輔導上,好像真的是事半功倍了,在輔導三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經過了實踐的檢驗,讓她更加得心應手,所以對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常識的學習,既是一種知識的學習,也是一種理論的提高,更是在應用中得到推廣,真的有點兒叫做如虎添翼了。
生日宴會以后,詩歌創作有一段時間成了她的中心任務,雖然作品相繼推出,粉絲們的反應也很強烈,那種成就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但是她并沒有沉浸在這種幸福里,而是不斷的勤奮耕耘,把自己的作品提高了一個檔次,現在的作品看起來更加委婉成熟,新創作的幾首詩,詩的意境更加展露無遺了,就好像一種美妙的錦緞,觸手可得。
詩歌創作畢竟只是她學習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大量的時間用在課堂學習,和課后閱讀參考書籍上。本來就愛看書的她,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現代漢語知識所列的參考書,大多數都是現代名家的作品,這些文學泰斗們那些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讓她更享受在文學海洋里徜徉,各個時期的作品,都打著時代的烙印,在欣賞這些作品的同時,更享受著波瀾壯闊的時代特征,由此展現出來了一幅一幅現代版的改天換地。
除了學習以外,現在占用她最大業余時間的,就是輔導學生了。經過一個月的輔導,三個學生都已經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和她們交流起來,現在更加自如了。三個學生,也因為認識了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小老師,多多少少的都有所改變,除了語文知識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外,學習方法的改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才是她們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