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司總部的后臺運行,也是后勤保障,關系到一線團隊有沒有戰斗力,所以原有的人員稍加培訓就可以,運用原有的人也是一種優勢。
第三是公司的所有的保障系統,特別是下一步要進行網絡上的營銷,除了招一些電子商務的專有人才以外,還要找一批比較溫和的人做客服的,這樣可以減少轉型過程中原有人員的阻力。
袁老板聽到這個解決方案,知道沈小夫是完全站在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心里對這個商業題材更加佩服了,她不僅可以侃侃而談,處理具體問題更顯得有水平了。
于處長聽著雙方談著具體問題,因為楊志博提前和她打過招呼,這些問題處理的辦法對于她來講并不是什么意外,但是看到袁老板對這些問題的反應,也從心里佩服楊志博和沈小夫準備工作做的真是恰到好處。
談判還在繼續進行。
雙方討論的第3個問題,就是合作模式。楊志博圍繞這個問題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楊志博,“這次我們談合作的問題,主要是為了讓會所的經營趨于正常,不能夠像現在這樣虧損下去了。但是現在問題也就來了,沈小夫帶著她的項目,入主到會所進行經營,把她所有的資源都已經納入到了這個項目當中,她原有的盈利模式肯定是不能夠存在了,那么怎么能夠保證雙方的利益都得到解決?這就是我們合作模式所需要解決的關鍵的問題。”
袁老板,“沈總,如果按照現在的模式進行運營,盈利是有保障的,現在帶著項目進入會所以后,必然要擴大經營范圍,在所經營的品種上會有一個很大的拓展,其結果和效益也會是成正比的,對于保證她的收益,應該是具有促進作用的,也一定會有所提高,經濟效益能夠達到什么程度?主要看經營團隊經營的結果,不知道沈總自己對這件事兒有沒有什么想法?如果有初步的想法,我是持開放性的,只要對我們雙方有利,在確保沈總的收益的基礎上,我們雙方談合作模式?!?
楊志博,“袁總的發言是很客觀的,本來沈總的公司,按照現在的經營模式一樣可以擴大經營規模,想找個公司經營場所,沒必要像現在這樣大的成本,既然雙方現在已經想合作了,那么必須保障雙方的收益,袁總對這件事兒有沒有什么具體的想法?”
袁老板,“我現在會所的這些投入已經擺在這兒了,當然啦,如果按照會所的模式,肯定是要虧損下去的,既然我們現在要注入新的項目,那么也必須保證會所的盈利,下一步這個會所,需要怎么樣轉向?我都已經接受了你們的策劃方案,繼續投入的部分還是由我來,我還可以給沈總幾百萬的運營費用,周轉資金,用于擴大規模,但是我也希望有一個經營的目標,然后我們再談雙方的收益,這樣更合理一些?!?
于處長,“合作模式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看雙方不妨更加直率一些,別像現在這樣兜來兜去,繞多少個圈子,關鍵性的問題都不可能回避的,既然是合作,不如雙方開誠布公,亮出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夠談下去,剛才的兩個問題已經很容易都解決了,關于雙方收益的問題,我想也會找到解決辦法的。對沈總的經營能力我不太了解,經營模式也不太清楚,雖然剛才有所介紹,但是收益率有多少,并沒有細算賬,所以我們雙方共同的算一筆賬,把這些事情就可以捋清楚了?!?
袁老板,“于處長說的很客觀,我們雙方談判需要更實在一些,我這里投入已經花去了六七百萬,這一年來也虧損了,將近500萬,加起來一共是1000多萬的投入了。如果下一步需要改造的話,也需要花上二三百萬,這樣我的總投入就會達到1500萬左右,這就是我現在的家底兒,除去虧損的500萬以外,投入也將近1000萬了,如果再三四百萬的周轉資金,總數差不多也是1500萬。那么要想說收益的話,能不能夠達到這些資金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