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袁老板的錢(四)
袁老板陪著沈小夫和楊志博吃完飯以后,回到了自己在西郊的別墅。
沈小夫和楊志博為他描繪的那幅藍圖,讓他想起來就興奮,不管怎么說,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是自己已經老了嗎?那就再做一次老板,實際的事情交給運行團隊去做,像沈小夫,楊志博這樣現代的青年,他們用信息時代的思維,能夠把網絡平臺運用成賺錢的工具,所以才一夜之間賺那么多錢,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會有這樣驚人的奇跡,這是自己幾十年開礦挖煤都沒有做到的呀,那就好好用他們的腦子為咱們賺錢吧。
袁老板是一個商人,對什么事情都希望想得周密一些,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未雨綢繆,謀后而動,三思而后行,都是他刻骨銘心的座右銘,讓他最信任的人還是那個精神支柱方老板,無論自己遇上什么樣的事情,無論是自己有主意,還是沒主意,都要和自己這個相識三十幾年的老朋友咨詢,正是出于對他的了解,也正是出于佩服他的遠見卓識。
方孝儒,本來是一個代課的老師,一家三代人為人師表,從他爺爺那輩兒開始就在這個山村教書,他的爸爸更是在這個山村教了一輩子書,本來面臨著高考,按照方孝儒的成績,應該能夠考一所不錯的好大學,但是為了接替爺爺疲勞成疾的身體,爸爸決定由他來代替爺爺做村里的新一代的代課老師,一家三代教師世家,這個責任讓他放棄了高考的想法,走上了山村的講臺,從此就成了一個代課的民辦教師。
方孝儒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好老師,很快就成了學校的頂梁柱,為了更好的發揮他的教學才能,鎮里的中心小學校長點名把它調到了中心小學,在中心小學只交了兩年書,就被教育局點名調到了中心中學,從一個高中生到小學教員變成中學教員,只不過是三四年的事情,二十三四歲正當年的方老師,很快就被學校發展入了黨,先開始當教導處的主任,然后很快的又當上了教務處的主任,正在準備提拔他當副校長的時候,國家逐漸解決民辦教師待遇的政策下來了,一個曾經代課二十幾年的民辦教師,所有的政策都符合,就是因為沒有職務,不能夠轉成正式名額,方老師毅然決然的辭去了職務,把這個名額讓給了他尊敬的老教師。
是這樣一個心里裝著別人,嚴格按照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年輕教師,用自己一片熱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撲在自己的學生上,把這個名額讓給最尊敬的代課老師,是從自己內心發出的自然的舉動,當時所有的人都以為他瘋了,所有的人都削尖的腦袋,把民辦教師換成長期飯票,轉成正式教師,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拖多少人才能夠辦下來呢,唾手可得的這個正式教師的名額就是這樣,讓他拱手讓出去,不僅和自己剛剛結婚的妻子不理解,就連已經轉了證,當了一輩子代課民辦教師的老父親都不理解他,弄的方孝孺特別的郁悶。
方孝孺面對眾人的非議,仍然和以前一樣教書育人,把所有的精力和所有的智慧都用在山區的孩子們身上了,凡是他帶過的班級,升學率在附近所有的中學中都是最高的,在他的精心教育下,這些孩子們也特別的爭氣,在這個偏遠的山區,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升學已經成了農村的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而能夠讓孩子升學的老師,就已經成了山區貧困人家最大的希望,能夠帶出考出去的孩子,那些農民們都會千恩萬謝。
方老師一直是鉆研教學,擅長抓住學生的特點和心理反應,把教學內容和孩子身邊的事兒,身邊的人聯系起來,不僅教他們學習,教他們知識,更教他們怎么做人,不僅在課堂上不僅在課堂上循循善誘,而且千方百計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有機會就把他們領到山外頭去,擴大眼界,提高認識這個世界的檔次,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包括他付出的艱辛和努力,讓自己的學生們都懂得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