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在網上一查,眾多驢友都制定了很多的攻略,有靈山百花山旅游的攻略,也有永定河的旅游的攻略,還有窗底下黃土涼這些古村落的旅游的攻略,劉佳琪提到川底下村,蔣菲菲有點印象,京西古商道就要從這個村子穿過,村子的建筑基本上還都保持在明清時代的風貌,但是這個村子早就已經成了旅游的熱點,既然兩個人出來,干嘛要去看傳動的人頭呢?
蔣菲菲說,“我們兩個到郊區來旅游,最好不要到旅游景點去,那些景點即使是原生態的,也是人太多了,出來什么景點都是要看人的,那么多的人,一點情趣都沒有了,不如我們沿著108國道走,一路上,看哪個地方比較不錯,就停下來轉一轉,一條溝從頭到尾也好幾十公里呢,穿過的村子也特別多,路邊上還有很多采摘的果園,干嘛不好好的享受著大自然呢?”
劉佳琪覺得蔣菲菲說的很有道理,到了旅游景點,除了人沒有別的,這些古村落有了幾百號人就已經熙熙攘攘了,干嘛和人們去湊那個熱鬧呢?不如找一兩個村子或者一個采摘果園,好好的玩一會兒,既清靜又能夠吃到好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劉佳琪說,“那我們倆就別著急了,本來路就很窄,又是盤山道,干脆我們就放慢速度好好的欣賞木兩側的風光,覺得哪兒有意思,我們就休息,也可以把車放到一個地方,好好的在村子里轉一轉,不到旅游景點跟大家湊那個熱鬧。”
蔣菲菲說,“在我的印象里,門頭溝是又臟又差的地方,到處都是開山的石灰廠,深溝里都是煤礦,騎車從馬路上一走,塵土飛揚,路兩側的花草樹木都是白灰粉和黑乎乎的煤渣子,臟透了,天氣也是灰蒙蒙的,哪里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啊?也就是這幾年才徹底變了樣,那些小建材小煤礦關閉了以后,門頭溝的生態環境徹底變了樣,這幾年也真是變得山清水秀了。”.
劉佳琪說,“你說的那是什么時候啊?至少十幾年以前了,門頭溝就是因為有煤礦,所以是北京城供應能源的基地,你別看它是一個遠郊區縣,其他的地方都被稱作線,只有門頭溝被稱為區,就是因為北京礦務局在這里,大大小小的煤礦坐落在滿山遍野,為北京城供應著能源,可以說是北京城的命脈,據說那個時候過年過節,市領導都要到門頭溝來拜訪,拜托工人老大哥為我們多挖煤,保證首都的煤炭供應。我們現在都已經不再燒煤了,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都有一個煤球爐子或蜂窩煤爐子,燒的煤都是來自門頭溝,我爺爺那時候跟我講,我們六七十年代住的樓房都沒有供應暖氣,家家戶戶都是燒的煤爐子,門頭溝出的煤炭牽扯到家家戶戶的取暖,所以當時的門頭溝可不像現在一樣,而是北京的工業命脈,也是老百姓的民生命脈。”
蔣菲菲笑著說,“你說的那個時間是什么時候的老黃歷了?從咱們記事兒的時候開始,我們北京的老百姓早就不燒煤球爐子,我們小的時候,北京的天真的是看不到幾天特別藍的天氣,除了農村還在燒煤球,城里到處都已經是供上暖氣了。”
劉佳琪說,“這些都是網上查的資料,和我們今天相比已經差了一個時代了,不過有資料記載,門頭溝很早就已經開煤礦了,據說清朝的時候,英國人就在門頭溝,已經開上煤礦了,永定河上的鐵路橋,就是那個時候修的距現在已經100多年了,前些日子北京新聞還不播報呢,說是英國有一家公司給門頭溝區政府來了一封信,提醒這座鐵路橋的設計壽命已經到了,說明門頭溝開發的歷史還是很長的,就是因為門頭溝鏟煤,所以石景山的熱力發電廠,據說民國的時候就在這里選址了,首鋼的選址也是因為門頭溝是煤炭產地,在郊區的區縣里,門頭溝是一個資源大區,為北京的發展做貢獻,這種資源的開發多多少少都會影響生態建設的。”
蔣菲菲突然的話題一轉,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劉佳琪,上大學這4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