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讀書會
五一黃金周的前兩天,張老師約請齊大元和他公司的人,開了一次籌備會,通報了一下參加讀書會報名的情況,查了一下各方面的問題,然后雙方共同討論,一個一個的解決,不能解決的,也準備了一套應急的方案,雙方都想把這次讀書會,辦得圓滿成功。
雙方在約請媒體的事情上有了重大分歧。
張老師,“我們這次讀書會的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廣素質教育,不是一次商業的公關活動,完全是一次公益活動,所以媒體要嚴格的控制,不能夠超過10家,而且必須是專業媒體,因為學校是清靜之地,如果媒體請多了,良莠不齊,把報道的重點搞偏了,就完全偏離了我們的初衷,那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的,也偏離了我們的主題。”
齊大元,“張老師,這個讀書會我們是按照既定方案進行的,關于媒體的問題,我們完全按照學校的要求,把媒體控制在10家以內,專業的媒體為主,讓我們這個讀書會辦得更干凈,不受外界的干擾,這一點您完全可以放心,關于市場的考慮,我們這一次一點兒都不會考慮,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把這次讀書會辦得更加成功。”
文化公司的人,一看老板其他人已經表態了,就沒有堅持他們的觀點,篩選了一個媒體的清單,就給了張老師。張老師一看其他人的態度,和文化公司人干事的效率,還是基本滿意的,協調會也就結束了。參加協調會的人陸陸續續的走了,屋子里只剩下了張老師和齊大元。
齊大元,“張老師,我們公司那些人的意見,你完全可以不用考慮。前期的準備工作,我們已經對這個方面考慮的很充分,他們有一個關于對市場的慣性思維,我覺得是很短視的,對于把這件事辦得更好,沒有一點幫助,還是您高瞻遠矚,我完全贊成您的意見,接下來我們的工作也會圍繞著公益性來做。具體的工作我們還會有些問題,希望您及時的給予糾正,不用顧及他們的感受,因為前期我們兩個人已經把這個事兒討論透了。我們的目的,就是一個,讓參加的孩子們得到真正的收益,讓素質教育真正的扎根在人們的心里。”
張老師,“齊老板,和學校合作,一起辦事情就是這樣,學校是一個公立學校,是國民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如果是你們公司單獨辦活動,所有的問題就都沒有了,現在和一個學校合作,那么我們就必須尊重教育規律,遵守有關方面的規定,公益性是必須要突出的,如果把商業的問題這么找到,就引入進來,對我們這件事兒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可能還會引起孩子們的反彈,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了。”
齊大元,“為了把這件事辦好,張老師,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可以不可以提供給您。”
張老師,“有什么事兒?齊老板你就直說,只要是有利于孩子,有利于教學,有利于我們把這件事兒辦得更好,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盡管說。”
齊大元,“根據現在報名的情況,省城有一半的學生,另一半的學生,集中在幾個比較發達的城市,如果讓孩子們都到省城來,一方面給他們增加不必要的費用,另一方面我們的準備工作也會很被動,因為原來我們預想的規模比較小,沒想到報名會這樣踴躍,而且面臨著這些孩子要參加期中考試,或者是中考的二模已經來了,耽誤了他們的時間,效果是不是不會太好呀?如果我們把省城的孩子,都集中到你們學校來辦活動,這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讓其他城市的孩子奔波幾百里,既浪費時間,又給組織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建議,除了我們在商城的活動以外,我們的讀書會,是不是可以放在報名比較集中的幾個城市去,這樣相對的人員比較少,也不用那些孩子,再跑幾百公里了,您看看這樣是不是更有利于這次辦學習會的目的。”
張老師,“報名的情況是我們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