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朋友。
經過兩年的在新聞界的努力,他已經是小有名聲的新聞記者了,放下了手頭的工作,來到大學里看望自己的女朋友,誰知道一個晴天的霹靂,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向往著美國自由生活的女朋友,來到這里生活了兩年,順利的通過了研究生答辯,現在已經是經濟學碩士了,并且正在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而且因為來自古老的東方國度,那里正是一片美國人,沒有開墾的處女地,很多經濟機構,特別是一些美國政府資助的搞戰略研究的機構,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在經濟方面的研究,其實對美國人來講,幾十年來就是一項空白,女朋友就是抓住了這種機遇,撰寫了大篇幅的經濟學研究文章,而且他的論文也被學術機構刊載在專業雜志上,用西方經濟的觀點分析當時中國的經濟結構,這個研究方向本身就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所以他的女朋友取得了很多的資助,并且和他的母校燕京大學經濟學院相配合,合作提交了幾份有分量的研究報告,美國那些智庫如獲至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在這些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女朋友,從此也就身價百倍了。
那個時候正是美國社會搞婦女解放和性開放的時節,女朋友對這些都是推崇備至的,特別是和美國上層社會的接觸,在好幾個智庫機構里進行實習,和美國當時一個特別知名的經濟學者有了來往,他們在一起合作搞研究,女朋友主要是幫他補出中國經濟學的結構一部分,讓這位知名學者,打開眼鏡,仿佛找到了天下掉下來的仙女一樣,對他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各種物質利益眼花繚亂,再加上他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儼然就是一個未來美國社會升起的一代新星,對女朋友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再加上開放的思想,讓他們很快就混到了一起,保持著同居的關系,當馮化年突然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的女朋友才意識到了他的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把馮化年給激怒了。
面對著此情此景,年輕的新聞記者,本來因為選舉年的新聞采訪,對西方社會的爾虞我詐,打著民主的幌子欺騙選民,給每個老百姓都畫一個大餅,與其說是民主,不如說是幌子,資本主義社會民主的本質,除了欺騙還是欺騙,基于這種認識,已經打碎了馮化年對美國夢的追求,但是現在面對的女朋友,對西方社會的推崇,特別是這種性開放的作為,更讓他對資本主義光怪琉璃的社會氛圍產生厭惡了,所以他毅然決然的和女朋友分手了。
也正在這個時候,他的派駐期就到了。一方面是對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認識,一方面是女朋友失戀的打擊,再有一個方面也是對故鄉的懷念,都讓他毫不猶豫的打扁行囊,帶著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蔑視,對祖國的思念,踏上了回歸故鄉的道路。
回到了新華社以后,那種按部就班的生活,改革開放之初,各種社會現象紛繁復雜的出現,讓這個一畢業就已經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徜徉的新聞記者,無法忍受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想闖蕩一番新的世界,和幾個朋友創立了一個公司,因為長時間派駐到美國社會,對經濟發展又很敏感,幾個年輕的朋友又都是朝氣蓬勃的,所以公司建立的開始階段,一切都順風順水,由于對公司規模控制不力,公司迅速的膨da,造成了潛在的危機,馮化年苦口婆心的勸慰幾個朋友,但是已經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幾個合作伙伴,沒有一個人想冷靜下來思考他提出的問題,更不認同他對危機的判斷,所以他只能夠忍痛退出了公司,把自己的股份折合成現金,找一個地方過自己的清靜生活了。
馮化年在美國做了幾年的生活記者,讓他對新聞有很多的敏感,對經濟的判斷也是超乎常人的,對自己公司的危機預測,實際上是很準確的,雖然幾個朋友不聽他的勸阻,他也退出了公司,但是他心里還是惦念著公司和幾個朋友的,一直密切關注著公司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