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十八歲的天空》這部電視劇中,林衛東最喜歡的是哪個角色,是誰讓這個班級變得如此受歡迎?那必須,絕對是班主任——古越濤。
因為古越濤有著樂觀的心態,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輕易認輸,明明有著優異的資歷,卻不似其他老師那般古板嚴格。
這是林衛東喜歡《十八歲的天空》的原因之一,因為當時林衛東也想成為古越濤那樣的班主任。
還有人記得“希望之幣”嗎?
“又是美好的一天!”
“叮!”
當時,在這個動作的感染下,林衛東居然也存了滿滿一罐的硬幣。
在《十八歲的天空》這部劇里面,古越濤就像一個“守護神”,無論什么情況,都不會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誰讓我是老師呢”,對古越濤而言,不僅僅是一句話,更是一種責任。
面對學生的惡作劇,不會大發雷霆,而選擇斗智斗勇。
除了學科教育,古越濤也非常看重品德教育,開導時,循序漸進,從不輕易去否認學生,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認為師生關系是平等的,需要相互理解。
他尊重學生的每一個夢想,包括像流浪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同時,也會期待著,收到世界各地的明信片。
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學生之間不僅是師生,更是朋友,會在任何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緊緊抓住他們的手。
失誤時,古越濤也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向學生鄭重的道歉。
最后,在他的努力下,班上的同學,不僅漸漸喜歡上了他,還成為了他追愛之路上的“神助攻”。
古越濤教會了大家什么是“愛”,什么是“尊重”,讓大家懂得了人生的方向,努力的意義。
他幫助很多人重新認識了自己,或者說找回了自己。
在他的帶領下,原本“特殊”的班級,才會變得讓人羨慕。
只不過,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故事的最后,林衛東并沒有和自己想象中的那樣,成為古越濤那樣受人喜愛的“男神”老師,他也成了學生最討厭的那種古板嚴格的老師。
沒有做過老師的,或者沒有至親做老師的,都認為老師的工作輕松,壓力小,掙錢多,受人尊敬。
但是,實際情況卻并不是這樣,老師的工作永遠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絕對不是這個樣子,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著其他行業不具備的行業屬性和行業壓力。
雖然每年都在講“尊師重道”、“提高老師待遇”,但是,林衛東發現,后來的家長、學生越來越不尊重老師了。
最尷尬的一次是放寒假,林衛東和朋友在鄉下的飯店吃飯,碰到了一位外出打工回來的學生家長買豬頭皮,林衛東當場被那位家長質疑了,為什么他的兒子數學只考了30多分,你是怎么教的書!
面對學生家長的質問,林衛東當時真的很想跟他說,學生的教育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幫助,我已經很努力做好了自己的本份了,平時也沒見你關心過你兒子的學習啊,你兒子本身腦子也不靈光,還不認真學習,說又說不聽,打又打不得,怪我教學水平有問題?
可是,最后林衛東什么也沒說,因為以前也碰到過類似的經歷,而且那位家長不懂得換位思考,更不會理解做老師的難處。
這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家長了,林衛東有一個同事,因為讓一個在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罰站,學生回去以后跟他奶奶打小報告,說老師打他,第二天早上,那位學生的奶奶指著林衛東的那位同事罵了很久。
從此以后,林衛東的那位同事,就再也沒有管過那個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