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院有個碩大的花園。
宅院的原主人聽說是個喜歡奇花異木的雅人,花園里不少珍奇花木,尤以茶花居多。
為了保證茶花生長,特意建了個暖房,原主人過世后,后人無意繼續經營,再加上糜費頗多,就將宅院賣掉,搬去鄉下。
對于別人來說,或許養活暖房是一個純粹浪費錢的過程,但是在方書安手里,可就不是那么回事!
按照方書安一項花出去越多掙得越多的習慣,他的別院定然又是一個掙大錢的可能。
他接手后將那大部分珍奇花木送了人,只留下少部分,偶爾陶冶一番情操,不至于被人說成是就喜歡銅臭。
看著那些送掉的東西,對花木有些研究的孫傳庭直嘆可惜。
那里邊的花花草草,運過來都不容易,很多東西能在京師養活,也都是暖房的存在。
尤其是幾株十八學士最為珍貴,品相尚佳、色澤艷麗,屬于特等中的特等,可算是千金難求。
但是么,無論他多么值錢,在方書安這里不能創造價值的話,也就沒有意義了。
清理掉大花木,方書安便對暖房進行了極大的改造。
要說大,一個是因為布局,沒有往日擺放花卉的各種架子。換做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架子,上邊一層一層的摞著很多方盤子。
這些都不算是最大的改變,最能體現改變的,便是方書安利用工坊的玻璃生產線,設計出了平板玻璃!
并且,在良率極低的情況下,愣是建了一座玻璃暖房!
整個暖房基本都是用平板玻璃制成,不過么,因為制作平板玻璃的工藝尚不完美,所以存在著不少問題。
比如說,玻璃的顏色并非一致,由于出自不同爐,所以都會存在色差。
如果是平日里,倒還好,但是碰到在陽光下直射時候,還是會有明顯的差別。
再者就是,用銅管遞送熱水保溫!
為此,他還設計有一套水循環系統!
整個玻璃建造的房子,配上獨特的水循環系統,可以說在大明,這絕對是領先世界幾百年的產物。
方書安看著那些有色差和形變的玻璃,無奈的搖頭。
沒有辦法,現在工人們掌握吹制玻璃以及化水鑄模很是熟悉,但是對于制造平板玻璃來說,路還很長……
里邊有太多的工藝手段等著去摸索了。
身處玻璃溫室中,方書安感慨萬千,這是幾年來,第一次親身感受到,未來的熟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