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安不滿意玻璃的技術指標,但是別人卻認同。
也就是他自己見識過后世十分發達產業下的玻璃產品,在大明,有幾個人見識過那么平整的玻璃呢?
即便是現有的條件,已經令孫傳庭之類的人震驚了。
就連見過世面的徐光啟和蘇菲婭等人,也是驚嘆不已。
徐光啟見過商人們帶來的五彩玻璃,樣子還算鮮艷,也很有美感。
蘇菲婭出生在佛郎機,自然也知道教堂和古堡里邊的玻璃。
但是在方書安的平板玻璃面前,他們以前見識過的東西都黯然失色。
就當人們都以為,方書安要將平板玻璃推向市場的時候,他卻遲遲沒有動作。
這樣徐光啟孫傳庭們很是納悶,難道說,方書安又在憋著大招?
事實上,他確實在憋著大招,但不是因為玻璃上市,而是它創造出來的附加值。
現在生產成本還太高,并且良率也低。
想要賣出去的話,每批肯定是有各種各樣的瑕疵品,才能有出貨價值,正常全部使用優等品,就算是他能賣得起,別人也買不起。
玻璃用量比瓷磚還要大,制造難度差的不是一個數量級,但是價格卻不能漲多少。
而且,即便是平板玻璃漲價以后,不管按照勞動力還是品質計算的單產品附加值,仍舊超不過玻璃制品。
如此以來,生產平板玻璃還要干什么!
正是在產量和工藝制品的雙重壓力下,方書安才沒有讓玻璃開始大規模推廣。
不過,也并不代表他不制造。
玻璃仍然要生產,但是卻不是賣出去,而是送!
既然是送,那就很有講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能被贈送。
除了必須的社會地位和條件以后,還有更多考慮因素。
賣出去的東西,只要是人花了錢,那么對待的態度就不一樣。
只要是花了錢的東西,必定會認真的去尋找他的問題,稍微有一點就會被放大,然后人們抓著反復進行聲討和鞭撻,直到口碑慢慢變差。
如果是送的,那就是另外個結局。
反正是沒花錢,人們只會看到東西的好處,甚至于逢人還會夸獎。
畢竟,自己家里只要有這樣的東西,就證明在大明的地位已經不一般!
方書安第一個贈送的,就是在西山別院的萬歷。
雖然他現在是太上皇的身份,但是要是不把好東西先送給他,保不齊就要給自己穿小鞋。
萬歷的情況并不理想,藥物造成的影響雖然暫時消失了,但是造成的傷害就是不可逆的了。
比起之前,現在每天的覺多,容易疲憊,并且更多的時間都是臥榻或者躺在搖椅上休息。
上次那事情,對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身體能撐到現在,也多虧方書安等人用的排毒方式。
不但將毒排出來,還將體內積累的毒素排出,所以身體雖然是弱了些,但健康程度上卻比原來要好。
李恩站在一旁,雖然他被玻璃房子這樣的東西震懾住,卻比別的宮人們鎮定的多。
“李恩啊,你說這東西,還真是神奇,就跟水晶宮一樣,你說說,為何別人想不到,偏生就被那小子想到了?”
萬歷的問題來的很奇怪,不過也還算是在情理之中。
“爺,徐大人也說過,這些洋玩意兒,在佛郎機和天方那里就有。只不過他們的技術不好,造出來的東西都是五花八門的形狀,想要用在窗戶上,尚需要去完善。”
對于李恩的回答,萬歷并未接過話頭。
既然是國外就有的東西,那么比他們好就是了。
大明么,萬國來朝,當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