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張首輔在萬歷心中留下的陰影太大,所以凡是與其有關的事情,都被推翻,終其一朝,才沒有人提議新政的事情。
要是說起來,也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典型吧。
萬歷或許有一些時候,已經能感覺到他的做法帶來的問題。
但是么,皇帝是不可能犯錯誤的,如過沒有執行的好,那就一定是下邊官員的問題。
反過來說他兒子,也就是朱常洛。
泰昌不一樣,他清楚知道大明的弊病,尤其是從幾次事件,更是看清大明士紳的真相。
平日里都在哭窮的人們,順利變成錢財用不完的財主家庭。
雖然看上去,府庫沒有什么盈余,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錢糧稅收不知道被什么人隱匿!
他想要干的事情,很多,但是無論干什么,都需要有錢,沒錢,一切不過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而監稅司的構想,實在是太符合泰昌的需求。
不管是規范稅務的事情,還是說用來得到更多的稅銀,都是十分能夠吸引那些人的注意力。
雖然現在有戶部的資本回報,也有國債這樣一個事情。
但是比較起來,只有稅制改革以后,才會創造有一個長期得到錢款的可能。
所以,監稅司就是萬事之首!
對監稅司官職的設置,是個技術活。
他們的權利要很大,至少擁有執法權,確認目標有偷稅漏稅的情況下,便能夠開展行動,要么暫時拘捕目標,要么直接開具罰款。
總之是要有收拾偷稅人的辦法。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要求。
比如說,給的官職并不能高,除了收稅的執法權外,其他的執法權并不具備。
畢竟他只是一個新設置的部門,不能搶去地方差役以及其他部門的職責。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過。
刺史制度興起之處,也不過是用來起到監察的作用,后來被慢慢玩壞,權力越變越大,竟然成為權力最大的地方官。
再比如說錦衣衛,給他的官職也并不高,卻因為權力過大,又是皇帝的親軍,慢慢的也成為凌駕于一般勢力的存在。
在稅務上的權限大,官職卻很低,在其他方面的權限也等于沒有,這就是設定監稅司的基本原則。
因為有這樣的原則,所以監稅司的主官職位也不高,稍微有個品級能夠都進去即可。
按照方書安給的建議,要其他部門的主官官職更低,給個正六品已經是它的上限。
其實,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官職也不算低。
要知道,內閣的官職也不過是正五品,而他們定到六品,看起來也不是特別難以接受。
在監稅司主官的位置上,卻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按照方書安的意思,這個事情只有他最清楚,所以想著自己來做監稅司的主官。
但是,包括徐光啟和方從哲,都不贊同。
“兩位大人啊,監稅司的事情本來就是小子我提出來的,世間還有比我個更清楚的么?你們要相信我啊,只要給我時間,一定能做到更加合適。”
“書安,不是我們覺得你不合適,你確實合適,但是啊,那要看是什么情況。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雖然你了解如何實施,卻不是最適合執行之人。監稅司的工作量有多大,你若是再次耽誤太多時間,太不值當,有更多有價值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并非如此,工作量很大不假,但是小子居中調度就行,至于數據分析,讓屬官們完成即可。換做他人,不熟悉流程的話,或許會耽誤不少事情,也有可能將一件好事變成壞事。”
方書安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