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方一說,方書安直覺告訴他,真有什么大事。
翻到那頁一看,可不是么。
奏請建設開平煤鋼聯合體,自然是要提高鋼鐵和煤炭產量。
隨著各種新產品的上市,人們對于消費的觀念也在漸漸發生變化。
如過大家都是和過去一樣燒木炭,那還真的不會帶來多少消費。
但是因為鑄鐵爐子的大規模上市,焦炭的使用率也迅速提高。
普通的木炭單價比焦炭低些,但是耐久度差很多。
焦炭在封閉進氣口的情況下,可以做到過夜不熄火,放在木炭身上,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低端木炭價格便宜,但是在同樣取暖溫度和時間的情況下,需要消耗的量遠大于焦炭。
何況,木炭還無法保證能過夜。
算起來,一百斤木炭的效果還不如三十斤焦炭的效果好。
綜合算起來,焦炭的性價比并不差。
雖然說焦炭的煙氣還是比木炭多一點,但耐燒,并且溫度也高,所以還是取代木炭成為主流。
而那些無煙的高端木炭,價格沒有下降的空間,所以在煤炭幾次降價以后,一點點優勢都沒有。
現在除了某些人家在需要額外加炭盆購買優質木炭后,大部分放棄了高端木炭的使用。
反過來再說焦炭,隨著需求量增大,產量不斷增加,鑄鐵爐和焦炭的價格進一步降低。
如此一來,此前只有中等家庭才能一直燒木炭的情況,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不管是富戶還是一般人家,焦炭都成為生活必需品。
需求量不斷擴大,甚至于在三九寒天時候,焦炭的供應量幾乎都快供不上。
這在以前,是根本都不敢想的事情。
越是量大,越是成本降低,撫順煤鋼聯合體創造的利潤,已經是個天文數字。
最開始的時候,五個焦炭爐子,一天也就只能生產不到十萬斤焦炭。
當焦炭路迅速增加,并且采用優化更好的爐體之后,單位產量更大,質量更高。
現在的產量,莫說是一天十萬斤,全部生產起來,百萬斤都不在話下。
聽著很多?
那要看如何算,一個正常的四五口人家,一個月燒掉一千斤焦炭,也不是什么夸張的事情。
撫順城現在人口恢復的極快,雖然沒有巔峰時候,一兩萬戶還是有的。
撫順城一個月的消耗量,就要焦炭生產線十天的產能!
附近的遼陽和沈陽城,可都是大城!
要不是有煤和木炭頂著,焦炭的產能根本就不夠整個遼東使用,更何況是關內的京城了。
按照戶部的計劃,撫順的焦炭產量要繼續擴大。
同時選擇一個距離京城近的地方,再建一座煤鋼聯合體。
畢竟,算起來的話,撫順這個礦冶中心,真正發展起來,還沒有兩年時間。
正是這樣的刺激,促使戶部和工部聯合起來再度提出興建煤鋼聯合體。
最開始,兩部內部并未達成統一,不少人認為,現在的鋼鐵產量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再去增加鋼產量。
連京城庫房都已經不再接受精鋼,冶煉那么多鋼鐵用來做什么?
所以說,科技和工業的進步,很多時候就是新技術帶來的變化。
鋼混結構的出現,令那些短視的人們刷新了對世界的認知。
原來因為鋼鐵產量的限制,便是在筑城的時候,外層用混凝土加強,或者是作為砌墻的粘合劑來使用。
雖然說能加強防御能力,但是比起水泥真正的用途,不過是冰山一角。
當鋼筋混凝土的形式出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