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直接按照后世的邯鋼和石鋼來建立煤鋼聯合體,是最簡便的事情。
如此一來,也能在大運河之外,開始著按照后世的京九線建立一條交通大動脈,方便聯通南北。
在這一條線上,原本就有不少城市。
不管是開封、武漢三鎮,或者是長沙,即便是現在,也是大明的重要節點城市。
看起來的話,未來也算是有前途。
對于方書安的解釋,老方也只能點頭,畢竟對于礦藏的儲藏和探索,他并不擅長。
此前也不過是工部一些人在搞,但是并未形成專門的探礦局。
基本上都是在當地人采伐泛濫以后,官辦礦場活著礦稅才會姍姍來遲。
“既然是你看好的東西,那便去執行把,戶部、兵部、工部,三個冤家還從來沒有能摻和到一起去,既然這次難得他們意見一致,就好好干一番。”
自己孫子沒意見,還是支持的態度,老方也樂見其成。
管錢的和花錢的能想到一起,背后自然是能滿足雙方的需要。
而這兩樣,不正是大明的需求么。
老方越來越感覺,自己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寬容了。
當然,這還是要有方書安支持的前提下,要不是他這孫子認可,老方自己沒有那么容易來接受新東西。
“這還不是全部,你再看看另一份折子。”方從哲解決一個折子以后,并沒有完事,拿出另一份。
方書安疑惑的寄過去,今天他爺爺確實有些反常了。
“嗯?聯合培養?訂單式教育?”
方書安看見折子的內容,便知道了他們意思。
由于學院畢業的學生太少了,不管是新建煤鋼聯合體,或者是修建鐵路,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師。
是那種受過系統教育的工程師,而不是匠人搖身一變的。
對于方書安的反應,老方很是認可。
尤其是他脫口而出的兩個詞,很好的詮釋了折子上的意思。
“你說的兩個詞很對,還真是聯合培養的意思。”
折子的核心訴求,是從撫順煤鋼和現有的工部官吏當中,選拔一些人才,進行為期一兩年的系統教育。
最后可以不授學院的結業證,并且,連必要的學習費用,也可以從撫順煤鋼出。
看那意思,和后世的訂單教育基本上沒有區別。
也就是現在撫順煤鋼賺錢多,對于學生們的學雜費,幾乎不需要猶豫就能包下來。
如果是普通的工坊,按照學院福利來說,那可是一大筆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