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能理解,為何就會有人來平息謠言。
因為在神秘組織面前,他們覺得現在時機尚不成熟。
如果朝廷,尤其是泰昌皇帝,真的因為一些小道消息懷疑方書安。
那么他們原來的方案,都會泡湯。只有方書安獲得上邊的認可,并且不斷重用,才能繼續。
現在方失去信任,只會壞了他們的計劃,要從頭開始布局,將是大大的不妙!
為此,不惜自己手下出來,平息謠言。
這樣,整個過程也就差不多清楚。
可是,散布謠言的人呢?不是東林黨,會是哪股勢力?
駱養性很忙,能抽時間過來,就是讓方書安有個心理準備,如果火災的事情深挖下去,沒準真能找出些關聯。
但是,方書安并沒覺得害怕。
挖出來就挖出來,又能怎樣,既然雙方敢于毀尸滅跡,便說明,他在南直隸寫的那個東西,暫時會是安全的。
屋里依舊在討論細節,有張田余和林月華主持,方書安決定不進去了。
他是把握大方向和戰略之人,小細節,讓掌柜們去制定。
此前在建設各路工坊的時候,已經有了施工隊伍的雛形,此前又讓張田余他們注意培養專業施工隊伍,現在就是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擴充。
十個人的隊伍,分成五個兩人組,兩人組出去作為正副隊長,挑選人手重新培養,很快就能成為五個隊伍。
這是方書安一貫堅持的原則,前期隊伍都是精英化原則,先熟悉各種流程,等到需要大規模擴編的時候,極短時間,就能通過老帶新,以及實踐代練,很快便能具備戰斗力。
大朝會,大小官員都會參加。
方書安剛在院里還沒有遛滿一圈,便被人找到。
宮里,老方正在等著他……
此時的武英殿,正是熱鬧的時候。
清流們正在口沫橫飛說著,朝廷要負責重建的必要性。
在他們眼里,只有建好房子,將所有流民安置,然后吃穿用度全部包圓,養著他們到明年夏收,才是最好的朝廷!
清流們脫離實際,李汝華很是清楚,但是他想不到,那些人竟然能無視人性到這般地步。
如果因為一場火災,他們就能從破爛房子里搬出來,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還不用工作,躺在家里便能吃到來年春天。
家里的東西也都一應換新,那樣的日子,以后大明就別想干別的了,請等著一場又一場的火災吧!
火災怕什么,燒死一了百了,燒不死的話朝廷還安排,天底下還有更好的事情么?
“這也是權宜之計,南城都是清苦百姓,他們都沒有享受過大明的福利。如今,財政寬裕,當然是要靠著國家的支持,保護子民。要不然,留那么多銀子干什么,在庫房里發黑么?”
清流們才不會在意那么多細節,在他們眼里,只要有錢,就必須要花在老百姓身上。
有錢的時候便使勁造,等到沒錢,自有沒錢的辦法!
他們也不想想,朝廷有錢沒錢,還不是一張嘴的事情,總不能讓百姓們去國庫里看。
如果此后再有類似的事情,朝廷對待的條件有區別,人們不鬧事就稀罕了!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東林黨眼看著清流們在出頭,繼續裝作什么都沒發生,先看看兩邊的區別。
其實他們知道,李汝華留下這筆錢,肯定是要修建三大殿!
如果事情成功,內閣的功績又會多一分。
作為現任內閣的死敵,東林黨人肯定不會看著他們成功。
直到現在沒出手,就是因為找不到機會。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