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殿?
話一出口,三個人當中見慣世面的張田余,也有些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修建民居和三大殿的難度差多少,他想象不出來。
但是,并不影響他對自己實力的評估。用他們現在修建的民居比較三大殿工程,一個是新技術的基礎應用,一個就是傳統技術的巔峰。
榫卯技術,老祖宗已經用了幾千年,從小建筑慢慢的開始向大規模建筑發展。
而在皇宮三大殿上,幾乎是榫卯技術的皇冠,需要的技術難度極高。
靠著木料和榫卯,愣是修建單層高約十丈的單體建筑,其中的技術積累,不是他們這樣的門外漢所能掌握。
“書安,別的或許咱們能試試看,但是皇極殿級別的建筑,咱們可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是啊,皇極殿聽說都十分巨大,莫說是皇極殿,就是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里邊的梁架都是專門的老師傅才能下手,讓一堆小木匠去干,怎么可能。”
“是不是陛下在試探,想要貨比三家?”
嗯?
劉大康的觀點,其余幾人不約而同的點點頭。
他們都是商場中人,皇帝或許也就是問問,讓工部營造的那些人心里有點數,并不是只有他們可以選,民間的建筑隊伍如果能興起,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我是說如果,陛下同意將當中的金絲楠的柱子換成是混凝土澆筑,我們或許可以試試。”張田余看著屋里的柱子,摸著下巴說著。
“水泥澆筑的柱子?”
方書安心里一動,如果將部分結構換成水泥和鋼材,這活他們真的敢……
說起來,也不算是心血來潮。
因為張田余知道學院在做的研究,就是琢磨著如何用鋼筋水泥優化大型建筑的結構。
對于其他項目,方書安真不敢說別人能同意,但對于三大殿,還真有可能。
畢竟,兩百年來,三大殿已經被焚毀數次,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木質結構天生不耐火。
此時的照明,又只能用火燭,要是燃燒起來,大殿上端夠都夠不到。
至于說水泥澆筑,也能夠做成古色古香的飛檐形制,在后市的首都,很多新建筑都是飛檐斗拱的頭加上磚混或者鋼混的身子,外立面做裝飾之后,也算是和諧。
但是,說服皇帝需要過程……
防火防蟲抗老化,最主要是成本低,希望這些能夠說服泰昌以及內閣。
……
……
火災重建方案很快便通過朝廷的批復,方書安能給戶部省錢,給工部省人工,兩個部門答應的很是迅速。
反正具體實施涉及不到他們,所以兩部都想著越快跳過去越好。
災后重建的事情,歷來是御史們盯著的重點,而且往往撥付的銀錢不夠,工部的郎中們一點也不打算在此占便宜。
那事情都是燙手的不行,能甩出去都甩出去,沒有人愿意湊上前。
不過,其中一個細節被兵科給事中駁回了,因為方書安奏請調用官兵幫助運送廢墟上的土灰等東西。
兵科給事中給出的說法是,如果是單純的救災,官兵幫忙也就幫了,沒什么。
但是朝廷已經將救災重建的事情委托給商人們來完成,那么運輸雜物也就是商人們的事情,反正他們有利潤在其中。
此時在找士兵們來運雜物,就不是幫朝廷或者幫助災民們做事,而是幫著商人們。
這樣的事情,自然不被允許。
不過,畢竟是幫助災民們。商人們要么支付費用,要么就自己想辦法。
如此觀點,得到朝廷不少人的支持。
剛開始,方書安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