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空曠的感覺,誰看見不吃驚?
尤其是頂棚上錯落有致的玻璃,將陽光灑向地面,透亮的感覺可比三大殿明亮多。
這是繼暖棚之后,泰昌又一次見到透亮的建筑。
“書安,你來給朕解釋解釋,為何要用水泥?”
方書安看看徐光啟和宋應星,既然皇帝點名問他,也只有上去了,想給宋應星的機會并沒有。“陛下混凝土的好處便是,干的塊,硬度高,耐火性好。若是采用水泥澆筑,第一天施工完畢,五日之后,便能達到設計的硬度的八成,此時便能進行后續的工作。
水泥一次澆筑成型,短時間內即可進行,無需像是木料一樣,一點點的刻畫榫卯,也無需像是石料一樣,還要一點點琢磨石料。另外就是,取材便宜,現在大明已經實現水泥鋼筋以及石灰的大批量加工,短時間能即可匯集大量的原料,而無需動用金絲楠木等貴重木材。保守估計,造價是金絲楠木成本的一成到兩成。”
一成到兩成?
饒是泰昌有所準備,也是深深的被成本嚇到。
能降低到一成,即便是七八百萬兩,也僅僅需要七八十萬兩就能完成!
實際上,就這還是方書安將一些局部采用高級裝潢的費用計算在內。
比如說黃花梨或者金絲楠的一些細節裝飾。
如果僅僅是鋼混主體,甚至不需要那么多銀錢。
水泥的產能和造價,大大降低,就算是鋼筋的價格,也降低到原來的一兩成,大工業化的優勢太明顯了。
當然,因為鋼混結構的鋼筋,并不需要他們的高素質鋼,只需要比煉鐵強一點即可,那樣的煉鋼成本,比原來降低太多太多。
金絲楠木可不一樣,一根就要成千上萬兩!
兩者比較,價格相差的讓人無法直視。
泰昌已經深深的被低成本的優勢所吸引!
隨后,其他的細節參觀,對于皇帝來說,也就是錦上添花,更加深入的了解鋼混結構特點。
方書安看的出來,在說到價格的時候,泰昌已經動心了,那個眼神,瞞不過他。
一直到離開,皇帝的眼神都離不來那個尖頂。
碩大的尖頂,意味著他們能在上邊建造復雜的形狀,對于斗拱飛檐來說,都不是問題。
剛開始,人們都覺得,有柱子的大殿,才能稱得上大殿。現在他意識到,有柱子說明技術差,沒有柱子才說明技術的高超。
支撐越少,技術越難。
回到宮殿以后,泰昌仍舊還是心不在焉。
八百萬兩和八十萬兩,哪怕是一百六十萬兩,差的太多了!
按照現在歲入,一百余萬兩,只需要戶部兩三個大工廠就能做到,更不要說商稅。
但是要說八百萬兩的話,那可就是兩年的財政盈余。
為了兩年稅收,真的有必要利用金絲楠木么?
懷著如此的心事,泰昌一連幾日上朝都心不在焉。
一直到內閣奏事的時候,他仍舊注意窗外。
現在,大朝會逼不得已都在武英殿。內閣奏事,現在的季節,基本是在紫光閣,等到冬日時候,會搬到暖閣。
紫光閣的面積不算大,仍舊用著好幾根柱子,自從見識都無柱子的建筑之后,他越發覺得,柱子的建筑上絕對是個沒有什么用途的存在。
有他們,建筑物只能被迫分成若干部分,也就是去大殿的意義。
李汝華的奏報,原本就是大量的數字,這讓本就心不在焉的皇帝,更加容易走神。
泰昌的表情,他自然能夠注意到,眼見著皇帝看著窗欞越來越入神,他明白,這是在走神了。
“陛下……陛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