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分批付款。
在首筆錢到位之后,他們就會趕赴宮中,開展建設。
主體要求在入冷前完工,其他細節要求在來年夏天雨季來臨的時候完成。
給的工期不算長,但是也不能說短。
畢竟他們造一個實驗建筑,用了也不過一個月時間。
三大殿其他東西都是現成的,連地基都不需要重新修建,畢竟此前的臺座可以說是十分結實,用作水泥澆筑的話,相互需要進行定點加強就行,比如說在一些圈梁部位打下去一些柱式地基。
眾人還在完善這設計方案和圖紙,另一個重磅消息接踵而至。
泰昌正式宣布,朱由校獲封太子,督辦三大殿事宜!
消息來得很快,人們有點沒反應過來,甚至還有些懵。并不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朱由校封為太子的消息。
而是獲封當天就直接給太子委任了差事,雖然不是什么特別重大的事情,但是督造三大殿,也是對個人的看重。
負責修建和督辦是完全兩個概念,想在嘉靖朝,負責督辦的是當朝紅人,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小閣老,嚴世蕃。
所以說,立太子是泰昌不得不做的事情話,再讓其督辦三大殿的建設,就向眾人展示另一個信號,也就是他對太子的重視而不僅僅是敷衍。
在這個重大消息之下,另一個消息沒有人重視。
因為太子監工的事情是,實在是太吸引人眼球。
由監稅司從頭開始,跟蹤整個工程的花費,并且將對所有的消耗進行財務核算!
除了方書安以及內閣和一些清楚內情的人,沒有其他人會意識到此事的價值。也就是在他的開展下,大明的公眾項目總算是有一個公平的監督機關來執行,這對整個大明的財稅體制的影響極為深遠。
紫光閣,泰昌在座位上認真的看著財務審計方案,為他們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
多好的辦法啊,都是自己臣子想出來的。
“李卿,這是方書安的辦法吧。”泰昌敲著手里的奏章,笑瞇瞇的問道。
“陛下,您說的沒錯,正是書安提出來的方案。”
李汝華回答的恭恭敬敬。
“陛下,也不全是,書安只是提出來一個觀點,重要的細節還是由戶部和監稅司做出來的。”
老方知道戶部也付出了很多辛苦,雖說按照實際,肯定是方書安的主意占據主要位置,但是他說出來肯定還是要將戶部的功勞帶上。花花轎子眾人抬,要一個人吃獨食,那不可能。
“好了,朕知道,你啊,別人要是家里的小子立功,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你倒好,明明是自己孫子的功勞,非要掖著藏著,怎么得,難道還要怕別人說他鋒芒畢露不行?”
“陛下,木秀于林,終歸不是好事。只要事情對國家有利,就算不給他又能如何。再者說,他人在此事上努力頗多,并非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方從哲已經清楚泰昌的風格,他是絕對務實性的皇帝,不需要專門溜須拍馬,有什么話喜歡直接說出來。這樣的性格,跟上一個萬歷是天壤之別。
所以啊,他才不擔心泰昌會將自己孫子的功勞記在別人頭上。
太子獲得名分,最高興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張嫣。
這個出身一般的女人,馬上就要成為帝國的太子妃,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
要說張嫣,相貌自然是沒的說,只是在歷史上的風評,因為天啟走的早,所以有些奇怪的傳說。
朱由校見過一面之后還是對這個姑娘很在意,畢竟,男人有幾個不是顏控的?
張嫣的相貌在畫像里不是最佳,但是本人絕對是極美的那個。
中間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