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向來是進一個出一個,想要重新塞進來,那不可能,除非讓上一個退出。
但是對于現在的內閣來說,徐光啟和朱國禎的資歷,都沒有比熊廷弼更加深厚。
如果將朱國禎提拔一級,讓熊廷弼任東閣大學士,有些不妥。
除非將朱國禎挪出去,把熊廷弼提上來,等到朱國禎回來,再往上提一級。
方從哲對熊廷弼能不能做好閣臣,心里沒有底氣,但是泰昌的目的很明顯,一直沒有安排別的官職,就是等著他們這些人開口。
還好,現在有用兵西北的機會,不管是徐光啟還是朱國禎,安排一個西北經略,也算是軍國重臣。從閣臣的位置上出去,也就是一方經略能讓人家不覺得難看。督撫都差了些底氣,算是外放。
想通這些,老方心里也就有了底氣,只要能明白泰昌的意思,下邊人動一動,也不是沒有可能。
徐光啟有太子一條線,輕易不能動,現在由他教育太子,確實是不錯的選擇。而朱國禎在閣臣的位置上,一直存在感不強,從來就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表現。
當中固然有是閣臣末尾的原因,還有就是因為他沒有地方督撫或者一方經略的經歷,說話底氣不足。
讓朱國禎帶著加銜去西北走一遭,回來之后,再進內閣的時候,就不是現在能比。
方從哲早朝議事之后,專門等著他們走了,泰昌心知肚明,自然知道他有事。
“怎么,閣老,可是有事?”
“陛下,臣正是有些事情,想請陛下定奪。”
“如今,熊大人一直沒有安排好合適的職位,上次您讓臣子們商議,倒是有個想法,讓熊大人入閣。只是,如今朱國禎位列最末,若是讓熊大人位列朱國禎之后,怕他會有微詞。
所以臣想,若是讓朱大人擔任此次西北經略,熊大人進入內閣,任文淵閣大學士。徐大人則升一級,遷武英殿大學士;李大人同樣遷任文華殿大學士。等到過兩年,朱大人自西北歸來,再進文淵閣大學士,陛下以為如何。”
泰昌其實也想著,要怎么樣騰出位置來。
大明的內閣學士,從來是向上遞增。在朱國禎占著東閣大學士的情況下,雖然文華殿大學士空著,也沒有其他人空降文華殿的例子。
除非是和當年一樣,內閣只有一個建極殿大學士,新人進來,建極殿以下隨便挑選著給出去就行。
“此事,倒是也可,朱國禎尚未獨領一方,他現在年輕,出去帶兵歷練一番,也是不錯的選擇。若是做的能和熊廷弼一樣,自然是大明之幸。”
“那……此事直接擬詔,還是臣先和朱大人通通氣?”
方從哲考慮到朱國禎的想法,還是決定去問問。
“閣老先去打個招呼也好,萬一朱大人死活不去,可就難看了。”
在大明,很多人拒不上任的現象,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事情。
像是西北的地方官,經常就有人因為苦寒而不去赴任。所以此事基本上成為大明公開的秘密。
若是朱國禎硬頂著不去,還真是沒有辦法。
“陛下放心,臣這就去和朱大人好好溝通一番。”
對于此事,方從哲還是很有信心。朱大人別的優點不敢說,但絕對好相與。
要不然很難穩穩的進入內閣,而沒有幾個人攻擊。
換成是別人,早就不知道因為精力不夠,被人罵成什么樣子。
老方也是勞累的命,一把年紀還要跑來跑去,可是內閣當中,也就他有這個資本。
哪怕是李汝華,都沒有這個能力去勸說朱國禎。
雖然李汝華是次輔,朱國禎是小尾巴。但是他們兩人是一同入閣,算是同年,上下之間沒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