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修遍了京城周邊,每日在鐵軌上飛馳的馬車就沒斷過。
以前從京城到保定府的貨物最快也要四個時辰,如果是貴重物品恐怕得要一天,如今兩個多時辰就能到,時間縮短了一半,而且重新設計的車廂裝貨量翻了好幾番,京城周邊商業之繁榮已經遠超南京。
近一段時間朝廷的商稅收入已經比去年暴漲了兩倍有余,大明立國,商稅從來就不是大頭。
現在看來,真是小看了這個項目,按照現在的增速,很快就能成為第一大歲入,遠超鹽稅和丁稅糧賦。
難怪他們當初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修鐵路,對于貨運是真的太重要了。
誰知道,就是這樣傲人的數據,那小子仍然覺得不滿意。
此前與方書安當面商討時,那小子竟夸口說這才哪到哪,如果把他設計的蒸汽車頭造出來,大明鋪遍鐵軌,將極大解決大明發展不平衡,并永無叛亂之憂。
蒸汽?火車頭?
不是熊廷弼不敢相信,實在是弄的這些名詞也太過于稀奇了,老熊之前聽都沒有聽過。
他當時還疑問過,是從哪里學來的東西,為何聞所未聞。
方書安也是說了一通,無外乎是從別處的來的經驗,只有說具體的物品,那是絕對沒有實物可供參考。
為此,老熊還使勁懷疑了一把方書安,雖然都說方從來不說大話。
但是不靠牛,不靠著馬,靠煤燒水,就能推動那么大的車,放誰也不能信啊。
可是啊,方書安從來就不是個只會胡說八道的人,他很快就拿出來例子。
蒸汽火車的來源,按照方小子的說法,是他參考了別人的設計,利用經常遇見的事情,盡心設計改造之后的東西。
越是說的多,熊廷弼就越是疑惑。方書安說的那些字,每一個他都認識,但是組合起來,竟然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意思!
老熊很是納悶,難道自己的字典和他的字典不是一本?
方書安為了要讓老丈人更好的相信那是什么東西,甚至貢獻出來了自己沒有成品之前從來不外放的圖紙拿出來給他看,并將自己做的一個火車頭模型也貢獻出來。
看懂圖紙需要一定的功力,老熊雖然沒有接觸多少看圖紙的技能,但是他竟然能看出來些門道。
尤其是活塞和連桿的設計,很是為之驚嘆。
越是想到這樣的地方,就越是覺得方書安的可怕,究竟要怎樣的腦子,才能想出來這些奇怪的東西?
奇怪就算了,每個都有驚天動地的能力。
或許,這就是上天派來大明,幫著解決難題之人吧。
正在他思索的時候,門房送來一封信。
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就來了精神,來信之人是新任浙江巡撫,也就是楚黨領袖之官應震。
熊廷弼作為后起之秀,此前被吳亮嗣和官應震屢次幫助。
當初他的起復,要不是有吳亮嗣,能不能成功還說不定。
如今,吳亮嗣因為身體多病,因此并沒有去忙活新政。
而官應震則是從太常寺少卿的位子上,直接升任浙江巡撫。
當然這樣的事情,自然不是熊廷弼保舉,說起來也是內閣當中其他人覺得官應震不但能有才能還與熊廷弼關系匪淺,于是就保舉上來。
身為浙江巡撫,官應震到任之后,行事可以說是多用巧勁,現在進展的十分順利。
別的地方都在強硬的壓著下級執行,官應震就反其道而行之。
因為按察使最不愿意配合,他就專門派按察使去淳安縣調查一宗案子。
將按察使調走以后,事情就好辦了。身為巡撫,自然有巡查地方事情的職責,他帶著人就好生去按察使卷宗里翻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