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得了?
商家糧食也是所賺之錢采購到手,若是讓辛苦多年的財產損失掉,對遼東經商環境是個巨大的挫折。
不能夠,方書安還要費心費力的培育市場經濟。
“將那些奸商統統抓起來!禍亂市場!”
熊廷弼主張直接抓人,在他眼里,商人偶爾也會是放在砧板上的肥羊。
“屬下深以為然。”
“下官附議。”
“俺聽經略的!”
幾個與會的將領幕僚都支持熊大,他們的觀點很簡單打仗的關鍵時刻,你們這些商人心中還有沒有家國君父?
唇亡齒寒的道理懂不懂?
國破家亡的事情知不知道?
和方書安同來的幾個人,哪怕是向來理智的孫傳庭,也表示唯有抓這幫人才能不影響作戰。
只是,別人都在議論紛紛之時,方書安卻在保持著沉默。
見他眉毛都擰成疙瘩,熊廷弼心里一動,便開口問道,“可有何想法?”
“此刻抓人,非是最好的辦法……”
方書安話一出口,其余人像是聽見什么稀罕事情不成,紛紛停下討論。
若論非常手段,方書安干的可不少,這次怎么婦人之仁了?
當然,也有人用不解的目光看著他,似乎有什么不對……
李懷信和他們處的也不錯,此刻同樣皺著眉,“方賢侄,莫非是糧商牽扯到家里商隊?”
不能說李懷信不相信方書安的操守,方家家大業大,有些事情并非方書安一言能決。
“若是涉及到家里內部矛盾,那你確實會處在一個兩難境地。”
看方書安不說話,李懷信繼續問,方家內部之事,他還是聽人提起過,世家子弟大多如此,倒也正常。
為此傷了家里和氣,或者有什么大影響,自然不妙。
“不然,我等挑選一番,把涉及到方家的糧商選出……”
李懷信還沒說完,熊大便揮手制止了他,開后門不對,還不如不抓。
方書安當然不是因為是否涉及到方家問題,如果他家在沈陽有掌柜如此不長眼,干掉那人也無可厚非。
“經略,小子倒不是為了某人或者某家之利益。如此關鍵時刻,管它是誰家里人,還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拿掉他們也是應當。我所擔憂,是另一問題,影響程度遠遠高于得罪某一家!”
不是因為招惹到某家之事?
熊大有些想不明白,他不是個怕事的主,管你是首輔或者國舅家的商號,封掉抄了便是。
要不然熊瞎子的諢號,是如何得來的!
如果不是此等問題,還有什么能令智計百出的方書安為難?
“為募集軍餉,朝廷發行數百萬債券,并且許出去貿易之權,當中一條便是能夠參與作戰前沿的商貿。如今,沈陽一地囤積居奇的糧商大多是本地固有商人,但其中難免夾雜遠道而來的客商……”
當初制定國債相關的條件,就是給那些拓展商路困難的商戶機會。
現在他們到遼東做生意,因為糧食囤積就部抄沒。在有心人運作之下,必定會被宣傳為出爾反爾,下一次再以其他名義發行國債,一毛錢都不會賣出去!
到時候即便朝廷如何澄清,黎民還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小道言論。
比起公信力,道聽途說來的消息似乎更值得相信。
也不知道為什么,但事實從來如此……
不然,多少人寫段子一般的歷史傳奇當成信史讀的津津有味?
相比糧食帶來的困境,國債路子斷掉之后,影響更大。
即便熊廷弼沒有在廟堂最高層坐著,但轉念一想他就能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