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和圍巾,不過是幾個物品當中的一個,并不算是他們的撒手锏。
“上次咱們織造的披風呢?將那些東西算上!他們在此處正好派上用場。”
原有的披風,多用絲織品制成,飄逸有余,但是保暖性嚴重不足。
用呢絨制成的披風,就沒有這個問題,畢竟就保暖性來說,現有的條件下,無出其右。
“披風是個好東西,成本也不高,我們用的布料雖然厚,但并非是上選羊毛,確實增加不多少成本。”
張田余有條理的進行一番分析。
“可是,兩樣東西加起來,也并不比他們直接送一套印花棉布來的更加有價值。”林月華小聲的說著,“若是我來選,或許還會選擇綢緞商的貨……”
她一說完,眾人陷入了短暫的安靜,設身處地想想,似乎對手的優惠確實更有說服力一些。
既然還是起不到他們想要的效果,那么只能再加東西。
沒有什么價值上的值得與不值得,只要人們覺得合適,就好。所以,拿出來的東西,表面上一定要能夠過得去。
“小羊皮手套,把咱們的寶貝拿出來吧!”方書安無奈地道。
小羊皮手套,是他們收購的小羊皮做成的手套,手感雖然沒有麂皮或者鹿皮手套好,但是保暖性更好。
為了能夠在冬日里使用,他們還專門制作了翻羊毛版和普通版,翻羊毛般適合長時間出門佩戴,普通光板皮則適合冬日里日常佩戴。
將羊毛圍巾、小羊皮手套、呢絨披風三種東西組織在一起,搭配上呢絨袍子,絕對是冬日里御寒神器。
相比之下,功能性,馬上變得十分突出。
你綢緞料子買一送一又能怎樣?
永遠也不會和呢絨有部重疊的競爭。
這就是方書安的計劃,將兩種不料完錯位競爭。
在對頭那里,要的就是綢緞和棉布的組合能完替代呢絨。
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呢絨的保暖性能的特性,也沒有預料到方書安的主要戰場在哪里。
既然有了想法,人們也開始提自己的建議和補充。
方書安來找到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掌柜們的事情,如何再次造出爆炸性效果,如何拉開與對方的差距,都是現在要面臨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宣傳用詞的斟酌,只要能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讓客人們明白他們的產品是起到什么作用,那么目的就達到了。
求同存異和差異化競爭,一直是方書安用多出來的幾百年歷史經驗的出來的結論。
事實證明,在還沒有形成這種意識的年代,往往出其不意。
當聽聞呢絨陣營拿出來幾種不像話的贈品時,一眾絲綢大佬是不屑一顧的。
“就他們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能派上什么用途?也就是冬日里才能用上,簡直就是廢物。”
“我看啊,廢物談不上,若是當作一般的物品來送,倒也沒什么,但是他們在不改變價格的前提下,想用這些東西代替松江印花棉布,那是不可能之事。”
“此前我還以為方書安還能拿出來什么有用的物事,現在看,他們也是黔驢技窮,實在是沒有像樣的手段了。”
“哈哈哈,那不是正好,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
“不對不對,高樓未起,還沒成氣候,卻直接倒塌了。”
方書安選出來的幾種小東西,實在是不能算是提振士氣的手段,至少在他們眼里,做了半天都是無用功。
不過么,也有些心思深沉的,倒是想過其中有原因,可惜卻是找不到他為什么這樣做的理由。
可惜啊,綢緞商們想不到,客人們是用腳投票的。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