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作工藝復雜,需要將整塊水晶掏空,價格更是高到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一般的琉璃杯,因為雜質和做工的原因,想要買到高價格,并不容易。
而他們新面世的玻璃杯,外觀比的上水晶杯,甚至能做到更加精美。
比如說新試制出來的夜光杯,就是在吹制的過程中,將其放入數十個切面的模具當中,從而吹制出具有數十切面的杯子。
當在光線的反射之下,熠熠生輝的時候,比一般的杯子要好看太多太多。
裝滿葡萄佳釀,在光線的反復折射之下,散發出令人窒息的美感。
“你也看出來了,造價不過幾十文甚至十幾文的一個杯子,卻要賣到幾百兩乃至上千兩,你說,這樣的暴利,你敢賺么?”
方書安說著。
張田余很想說敢,在商人的眼里,自然是利潤越大就越好。
但是,方書安說的對,真要看具體情況。
十幾文的東西,賣上個十幾兩,再控制好渠道等等,還能說的過去。
一旦開始生產,產量等消息難免會傳出去。
到時候,讓使用者意識到當中的問題,那對方氏以及背后商家的聲譽來說,絕對是個大問題。
利潤雖然很高,但是面對要影響到各大商戶的誠信問題之后,便再也不是那么誘人了。
“所以,咱們到底要怎么干?”向來十分有主意的張田余,這次也有些吃不準。
“先將消息放出去吧,最后還需要借助外人的手段,將杯子的價格壓下來,最后到達合理的區間,再行定價。”方書安將思考一段時間的方法說了出來。
如果他們現在還是光腳的商家,那當然是大賺特賺,想怎么賺就怎么定價。
但是那樣一來,價格在產量的沖擊下會很快成斷崖式下跌,到時候,對于老顧客來說是致命打擊。
對于品牌的名聲也是巨大的損失。
將黑鍋甩給國外商人,就是完全相反的局面。
出現國外商人砸盤,將上百兩的水晶杯砸到幾十兩的區間。
隨后,張田余以及林月華等人商隊跟進,把價格殺到十幾兩,那時候就是大量出貨的時機。
并且,可以采用差異化競爭,制定出不同價格區間的產品,來應對不同的受眾。
當然,瓷器或許多少受到一點影響,不過他們肯定不會傻到要和瓷器大價格戰的地步。
都是華夏的外貿產品,當然要聯起手來,去全世界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