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常見的避暑藥劑,還有一些驅蟲配方,以及緩解水土不服的湯劑。
銷量大的驚人,以前沒人有這樣的需求。
現在人們流動越來越大,也就有越多的人,要有隨身攜帶的產品。
再說東南方向,那里才是熱鬧,不但是整個大明的經濟核心,更是現在貿易的主要來源。
每天有數不清的貨物,從幾個市舶司裝船,然后運往定制產品的目的地。
只要參與過遠洋貿易之人,都會發現一個事情。
海洋更加廣闊,能帶來的東西也更多。
未來,還是在海上啊!
為此,多家商會申請組織探險隊,去各地勘探。
此前其實已經有些私家船隊出行,只是各種原因,都沒有能形成正確的探險目的。
對于這樣的事情,方書安相當同意。
他很久之前就想派船隊去周游世界,現在有人組織,當然要大力支持!
而那些先跑出去的王爺們,更是爭先恐后,誰都希望自己的地盤能變的盡量大!
在這樣的動力下,以前那些曾經有過造反想法之人,紛紛放棄念頭,來南洋劃清屬于自己的地盤。
學院是整個大明科學的發源地,只要他們在,就能一直堅持科技發展。
各大商社不斷發展壯大,儼然有成為大型財閥的架勢。
好在方書安知道財閥綁架國家的后果,于是主動將越來越強大的方氏商業分拆。
而林月華同樣,將自己家的產業分拆為兩份,林天華終于有機會成為獨立的掌門人。
監稅司的出現,讓上下稅收清晰,再也沒有人能將數量巨大的稅金藏匿,總能被神通廣大的稅官查出來。
至于廉政司,他來勢洶洶,勁頭更猛。
多少地方官都是一拉一串!
朝廷有四大項目,那些蛀蟲們堆積在一起,當然是不能讓他們白白賺錢!
廉政司的出現,讓大明的行政效率,更加提高。
同樣,因為有郵政系統、報紙系統的存在。
可以讓內閣的政令直接傳遞到村里,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控制到村。
他們的基層員工能夠搜集消息,解除誤會,防止各種農民起義。
泰昌離開皇權之后,倒是好了一些,但是他再也無法恢復從前。
終于,在來到西山的第三年,他也成為太上皇。
一年之后,便撒手西去。
過度的操勞,讓這位皇帝成為大明少有被民間不斷夸贊的皇帝。
他短短的皇帝生涯,實現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封建諸王、開發南洋、東北、西域的壯舉。
其功績,甚至超越成祖皇帝!
終于,泰昌最后得到“世祖”的廟號。
方書安先后主政兵部、吏部,終于進入內閣。
他大力發展水師,西北明軍腳步被中亞地勢限制之下,便向無盡的海洋進發。
探險隊從南美帶來橡膠,于是蒸汽機取得重大成果。
天啟三年,內閣大規模推廣鐵路,開始修建中部、西南、東北三條戰略鐵路。
而南直隸富庶之地,也開始引進商業資金修建致富鐵路。
蒸汽機的出現,讓鐵路運力更大幅度的提升!
天啟四年,大明商船隊遭遇歐洲聯合艦隊伏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歐洲敗在荷蘭和聯合王國之后,想要在東亞攫取利益。
可惜,他們不知道,明軍在黃海和東海有大批機動艦隊,他們從來就沒有向外展示!
內閣宣布對西葡聯軍作戰,大明南海第一艦隊直搗馬六甲,大明南海第二艦隊打下果阿,大明第三艦隊一直清掃到波斯灣。
自此,波斯灣以東,盡歸大明南海艦隊!
東海艦隊也不示弱,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