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出行集團目前共擁有惠民單車、btpbike、green滑板車三大子品牌。
業務橫跨北美、亞洲兩大州,中、美、新三大國家。
此次融資的目的一部分是完成國內共享單車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布局,繼續鞏固市場龍頭地位;
一部分是加速對東南亞市場的占領,以及北美地區的市場擴張……”
惠民出行集團會議室內,張益達開始給投資人鼓吹惠民出行集團的全球戰略布局。
隨著時間進入到月份,green滑板車的北美運營中心也把架子拉了起來,正在大力搞研發。
國內的共享單車打得不可開交,國外又要不斷投錢做研發。
眼看著賬上的資金一天比一天少,張益達把惠民單車升級成為了惠民出行集團,同時發起了b+輪融資。
“在張總你的設想中,惠民出行集團三年后、五年后,大概是個什么樣的狀態啊?”
發問的是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投資代表。
“三年五年后,惠民出行集團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短途交通出行集團。
在亞洲,我們以運營共享單車為主。在歐洲和美洲,我們以運營共享電動滑板車為主。
中國至少有億用戶,海外也至少達到億用戶。
年營收達到0億美元以上,年凈利潤達到億美元以上……”
反正問的是三年五年后,張益達開始描繪美好的未來。
“這個發展目標,有沒有什么佐證的材料或者依據?”
軟銀資本投資代表問了句。
“有啊!”張益達很鄭重的點了點頭,打開會議室ppt投影儀,直接翻出了幾張數據報表,說道
“目前惠民單車國內注冊用戶已經超過000萬人,并以每個月00萬人的速度在增長。
在不繼續投放單車的情況下,預計0個月后將完成億注冊用戶的目標。
但事實上,隨著單車投放數量的增多,這個用戶增長情況絕對會加快,要不了五年,也許兩三年就達成億的目標了。
中國只占據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海外市場相當于是中國的倍。
我們在中國都能做到億用戶,我想在海外絕對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甚至超越。
經過我們近一年時間的運營論證,我們基本已經確定了短途共享出行的兩大支柱收入-騎行收入和廣告收入。
國內業務達到億注冊用戶的情況下,我想每天的騎行訂單不會低于000萬單。
平均客單價為元筆訂單,日收入將達到000萬元,年收入將達到億人民幣,折合美元近億。
國外業務的訂單我們算每日000萬筆訂單,單筆訂單0美元,日收入將在000萬美元,年收入在億美元以上。
兩者相加,國內國外騎行業務收入合計就是0億美元。
我們國內的廣告業務目前是每月收入近00萬美元,年收入近億美元。
隨著國內外業務的同步提升,廣告收入達到0億美元以上不會太難。
經過我們內部測算,在停止用戶補貼,業務發展進入平穩狀態后,運營利潤率將達到0以上。
每年0億美元收入,凈利潤將在億美元以上。”
一眾投資代表紛紛交頭接耳,交流起了彼此的看法。
張益達的“餅”畫得太大,大部分投資人是不相信這個數據的。
打個對折,再打個對折,把張益達算出來的數據乘以四分之一還是大概率能夠達成的。
比如說國內000萬用戶,國外000萬用戶,年收入億美元,年利潤億美元。
再有個0-0倍市盈率,妥妥的百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