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扒封墻高溫灼體 遭拋棄話語寒心
九六年四月,凌峰、雨霖等六人結束了半年的借調生活回到了儲配站,而儲配站已變成了另一番模樣。
焦化廠建廠時占用了羊草溝內的許多耕地,登記造冊落實到每戶,答應每戶給一個進廠名額作為補償之一。如今落實承諾進廠了一批工人,而分到儲配站的有八人,再加上年后陸續調進的大哥大姐們,使得儲配站人數急劇膨脹到了近四十人。儲配站包括門衛在內只有四個工種,每班定員是煤壓機工兩人、氣柜工兩人、水泵工兩人、門衛一人,按四班算再加領導、安全、核算等人員,怎么算都用不了這么多人。
回到站內,凌峰望著陌生的領導、陌生的工友,心中不僅茫然,這還是那個熟悉的家嗎?自己怎么感覺成了外來的客人。
六月,焦化廠方方面面已準備就緒,正式進入投產沖刺階段。焦爐前后兩側走臺上的九十四個爐灶已拆除,炭化室改用燒油提溫,爐頂煉焦車間測溫工人密切關注著爐溫變化。
十八日,焦爐前桌椅齊列、彩旗飄飄,領導們正襟危坐等待著激動人心的時刻。點分,煤氣公司總經理一聲令下,兩名煉焦車間工人分拿長短釬,將號炭化室封墻打掉。再上一隊工人穿著防火服戴著隔熱面罩,用一根二十余米長的特制工具,站在與走臺水平的推焦車操作臺上,將炭化室內的磚一塊塊地取出,剛才打封墻的兩名工人換兩把鐵鍬將散落炭化室門口及爐內耙出的磚撮到推焦車的余煤斗里。炭化室內的磚都取出后,再上兩名工人,一人手拿頭帶彎鉤的長釬在頭部彎鉤處安放上細長圓臺硅磚由另一名工人抹灰,然后伸進炭化室爐頭頂部將通往燃燒室的通道堵死。工作完成后,推焦車就可將細長爐門安上。在此操作完成后,焦爐同號炭化室另一側也做同樣的操作,只不過另一側工人們是站在熄焦車接焦箱箱口處鋪設的木板上操作的。
一個炭化室兩側爐門安裝完畢就可以往爐內加煤了,煤加完封閉加煤孔前,推焦車還要打開爐門上的平煤孔進行平煤操作。一切結束后,推焦車走行到焦爐東側,由吊車吊起地上的爐門,安放到推焦車的移門機上,就可開回爐區準備下一個炭化室的扒封墻操作。
新的設備,初次操作的工人使得烘爐轉加煤狀態進度遲緩,尤其是清理磚塊過程更是費時費力。焦爐在烘爐階段會在炭化室前后兩側鋪火床,也就是用磚搭起骨架,即利于傳導熱量又能保護炭化室底面和墻面。火床由小爐灶入口處一米高向爐內逐漸降低,最遠處已伸入炭化室三米。當炭化室封墻打掉時,封墻磚有一半掉入炭化室壓塌火床而形成一個磚堆。磚堆不大,按體積算清理不難,但在高溫下清理卻并非易事。首先工具得夠份量,才不會在高溫下短時間內變形,其次是高溫對人的影響,高溫會讓人很快失去力量而繳械投降。
炭化室扒封墻的工作一共進行了三天,前兩天儲配站工人的任務是美化廠區,凡不是水泥路面的工作區域均卸有大小不一的沙堆,攤平、撒勻即可。經歷過卸煤的凌峰與眾兄弟平起沙堆來輕松愉快,一天平個二三十堆不在話下,而新到的大哥大姐們仿若老弱病殘,一堆沒平完就得坐下歇半天。因此,沙堆伴著炭化室封墻在緩慢的減少著。
第三天,炭化室封墻所剩無幾時,廠調找到儲配站主任,轉達了廠領導抽調能干工人充實扒封墻隊伍的意思。于是,以凌峰眾兄弟為骨干的儲配站扒封墻小分隊成立了。在焦爐二樓休息室更換防火服時,凌峰眾兄弟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等待著一展身手的時刻。
此時,扒炭化室封墻早已不是煉焦車間一家的事了,全廠各車間部門基本都參與進來了,焦爐前領導們的坐席上只剩廖廖幾人,焦爐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隨處可見提著水壺的辦公室女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