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就被抓到御史臺關(guān)起來受審。
司馬光一直都是擋箭牌,而今又換了一個擋箭牌,呂公著就是這個擋箭牌,呂公著的老爹是呂夷簡,是以前的大佬,曾經(jīng)官居太尉,死后又得封太師,呂夷簡的老爹和叔伯也都是大佬。
呂家是正兒八經(jīng)的京城高門,每每形容京城,都說是龍盤虎踞之地,呂家就是京城里的虎,百年不衰,門生故吏無數(shù)。
所以讓呂公著來當(dāng)這個御史中丞,依舊還是用士族來治士族的思路,司馬光本來一直兼任御史中丞的,而今司馬光不再兼任了。
這里面大概也有一定的內(nèi)涵,御史臺如今是重要的權(quán)力部門,如今司馬光失了御史中丞,興許甘奇是在敲打他,或者甘奇就是想要少點來自司馬光的麻煩。
不過甘奇打了司馬光一下,終歸還得給個甜棗,封端明殿學(xué)士,這個名號倒也不是虛名,而是真有活干的,替皇帝管理所有的文件奏疏之類,極為榮耀。
朝堂被甘奇這么理一理,也就慢慢越發(fā)順手起來,還叫人挑不出毛病,至少明面上挑不出什么毛病。
接著甘奇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封武臣,以前武官的天花板就是五品,而今甘奇封出去了一大堆四品三品,這些武官頭銜本來在宋中期是很少有人得到的,而今像是不要錢一般往外封賞,只要有功勞,按照功勞大小,人人有份。
三品冠軍大將軍,狄詠得到了,從三品的云麾將軍種愕得到了,趙滋也得到了。四品的忠武將軍,史洪磊得到了,還是皇城司李明也是其中之一,從四品的宣威將軍折克行就是其一,連甘霸與周侗都是定遠(yuǎn)將軍,小將劉法也弄了個游騎將軍……
此事之前,大宋軍中能稱將軍的那都是鳳毛麟角,而今軍中將軍已然一大堆,至于什么鎮(zhèn)國大將軍、輔國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之類的,那倒是沒給。
給將軍,自然還得配合著給待遇,那是一樣不少。
甚至甘奇把朝堂列班的陣型也改了一改,效仿以前的模式,文武分左右,左邊站文官,右邊站武官。以前倒也不是不想分,而是沒有武官的品級能往前站,武官都得站后面,品級不夠。
甘奇這么一堆封賞過后,武官雖然也還沒有人能真正站在最頭前,但是也可以與文官左右列班了,不至于前面沒有武官站。
不過如今這些將軍大多都在外,史洪磊與李明反倒成了撐場面的,可以往前站站,只是他不久之后要出海。
如今京畿天武捧日兩軍指揮使,由五品定遠(yuǎn)將軍周侗擔(dān)任。皇城司押官依舊還有好幾個,但是押官之首,自然就是高出其他押官幾個品級的李明。
仁宗陛下的表兄弟李璋,也就是殿前指揮使李璋,而今已然年邁重病,殿前指揮使一職空缺出來的,這件事情甘奇不好插手,只是提了一個建議,這個建議其實不太好,卻又沒有人比甘奇建議的更合適。
這個最合適的人選就是知宗正寺趙宗漢,皇帝的親叔叔。
這個事情在朝堂上是商議過去了的,但是趙宗漢卻打死不當(dāng),皇帝安危皆系一手,趙宗漢大概是不愿意挑起這個責(zé)任。
但是皇帝趙頊卻無論如何也要趙宗漢來上任,只是趙宗漢如何也不從,他如今有閑云野鶴之志,喜歡出游踏青舞丹青妙筆。
這事情甘奇也就管不了了,他也不愿去逼趙宗漢來當(dāng)這個皇帝保鏢頭子。
奈何趙宗漢卻很堅持,尋了空檔,親自跑到汝南郡王府去見趙宗漢。
趙宗漢聽得皇帝來了,帶著全家老小在門口迎接。
這個王府許久沒有這么熱鬧了,昔日仁宗趙禎在的時候,與趙允讓親密非常,皇帝光臨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么多年過去了,如今這王府里的人,連接待皇帝的儀制都有些生疏了,滿府皆是手忙腳亂,如今的皇帝都是從這座府邸走出去的,但是這座府邸反而接待皇帝都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