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郡王趙允讓,與仁宗皇帝趙禎并非兄弟,兩人其實是隔了三代人的堂兄弟。
趙禎生了三個兒子,卻都夭折。但是趙允讓生了二十多個兒子,五個女兒。
趙禎選趙允讓的兒子作為繼承人培養,興許也有一定的原因是看中了趙允讓的基因強大。
汝南郡王府,占地極廣,宋朝傳到趙禎這里,已經就傳了四代,宗室子弟不計其數。趙允讓作為一個已經出了皇位直系三代的宗室,還能一直留在皇位直系身邊幫襯,還能封王,還能有這份權勢,已經就證明了汝南郡王趙允讓是個很有能力之人。
其實趙允讓也曾經與皇位擦肩而過,當年真宗之太子趙祐也早亡了,宋真宗就把趙允讓接到宮中,后來宋真宗生了趙禎,才把趙允讓送出宮去。若是當時宋真宗沒有生養,這皇位就是趙允讓到了。
趙允讓與他的兒子趙宗實,年少的經歷還真是如出一轍。只是趙允讓最后沒能當皇帝,而趙宗實卻當上了皇帝。
汝南郡王府的大廳里,落座的汴梁城幾乎所有的達官顯貴,而趙允讓落座最中央,說話待人都是平易近人,與韓琦、彥博、富弼等宰相們更是有禮有節,絲毫沒有身為王爺的頤指氣使。
韓琦似乎也很喜歡這位王爺,一直把頭湊到這位王爺身邊與之談笑。興許也因為這位王爺是個正統的讀書人,趙允讓可以算是此時皇家宗室里最有才的人之一了,甚至整個宗室的教育問題都是他在管理。
趙允讓可不止管理皇家宗室的教育,他現在管理一切皇家內部的所有問題,他還有一個官職叫作知大宗正司。皇家子弟犯錯犯罪,要打要罰他也可以說了算。
趙允讓府中的會客大廳,雖然不比皇城宮殿雄偉高大,但是占地面積可并不比宮殿小多少,家中園林之廣,怕也是除了皇宮就屬這里了。
朝廷大佬們坐在頭前,學生士子們擁在下手,條案一列一列,一排一排。條案上珍饈美酒無數,卻沒有哪個士子真的去大快朵頤,反倒一個個面帶期盼,又有緊張。
中間的歌舞算是開場,一旁樂隊更是不少,偏廳里等候的花魁大家們,都在緊張著大氣粗喘,不斷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情緒。
這里的詩會程序上更加正規了許多,寫的詩詞也并非送到花魁大家的手中,而是送到頭前各路大佬的案前,這些士子或多或少都認識幾個老師先生,便也希望老師先生們能推薦一二。
歐陽修官居三品,卻是能坐在頭前,坐在離趙允讓不遠的地方,歐陽修身邊竟然就是年輕的趙宗實。趙宗實對于這位壇魁首也極為看重,甚至頻頻主動與之敬酒。
包拯卻坐得遠了些,坐在包拯頭前的,有工部尚書劉沆、兵部郎中王素等許多人。
此時的歐陽修看著手上的詞作,點頭微笑,頗為欣慰,直接抬手往中間一招,說道“曾鞏此詞極佳,且唱來聽聽。”
遠處坐著的曾鞏,連忙起身遙遙一拜,表示謝意。
中間的趙允讓聞言笑問“歐陽學士,這個曾鞏可是你那得意門生?”
歐陽修答道“王爺,正是他,王爺且聽聽他的詞,看看如何?”
“好,唱來。”趙允讓說著。
中間的花魁大家正在看詞,熟悉幾番之后,琴音已起,曲調隨至。
曲罷,趙允讓已然在夸“好詞好詞。曾鞏才不錯,不愧為歐陽學士門生。諸位士子,今日詩會已始,又有曾鞏在前,諸位當多多行。”
錯落有致的聲音“多謝王爺。”
詞作一篇一篇,有人填詞,也有人直接寫詩,還有人奮筆疾書寫著賦。
諸多大佬喝酒調笑,時不時品評一二。
趙允讓更是頻頻夸贊,甚至說著一些“我大宋風鼎盛”之類的話語。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