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奇提出了這么問題與見解,說出了這些危機。
眾人也在想著解決之道,但是總不能把同胞殺一批,讓人口減回去?
其實這種辦法,還真有人在用,一直在用。比如草原,草原其實生存危機比中原王朝更大,因為草原的土地產出更低,低得可憐。草原民族不種地,放牧,一畝地長出來的草,不夠一頭羊吃幾天的,一頭羊一年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畝地的草。但是一頭羊又能讓一個人吃幾天呢?
草原人口也會暴漲,資源不夠怎么辦?那就得互相搶地盤搶草場,搶就要打仗,打仗,人口就會下降,人口下降了,需求就變低了,大家就可以稍微相安無事好好過日子了。
當草原統一的時候,資源不夠怎么辦?那就與中原王朝打仗,與中原王朝打仗也是為了搶奪東西,即便打輸了,其實也在間接消耗人口。
所以中原王朝有草原在側,永遠也不可能安寧得了,不論是來搶東西過冬,還是來消耗人口,草原都得與中原死磕。
這是古代生產力的局限性,是命。也是中原王朝為何會循環往復的主要原因之一。
眾人還在等著甘奇說出解決之道,甘奇想了想,答道“解決之道,并非沒有,不外乎開源節流。開源,便是要增加朝廷的收入,讓朝廷應對危機之時有更多的力量。節流,便是要朝廷在花錢的時候,盡量節約。如此而已。”
這般道理,不難,也不是沒有人如此去做。王安石變法的時候,雖然沒有想得如甘奇那般透徹,其實做法也就是這些,一邊改革稅收問題,清查天下的田畝,土地兼并之下的豪門大戶,偷稅漏輸也在清查范圍之內,讓朝廷增加收入。
一邊解決三冗問題,裁除冗兵,冗員,冗費,因為招兵制度問題,導致軍隊臃腫,養了許多無用之人。因為恩蔭制度,以及許多老邁官員問題,導致官員系統臃腫。還有許多余不該有的花費問題。
王安石變法里面,先不論許多辦法的實施難以性與合理性,但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是為國為民的強國之道。
大宋能不能渡過未來的危機,就看這變法能不能順利推行下去了,其他問題,比如重文輕武之類的問題,可以一一來解決,但是國家朝廷是不是有應對危機的能力,這是首要的。
甘奇,是一個堅定的變法派,大宋不改革,靖康之變是一定躲不過去了。甘奇來到這里,娶妻生子,不可能讓自己的后人經歷這么一遭,甘奇甚至也怕萬一自己活得久了,白發蒼蒼的時候,還經歷這么一遭。
所以這個大宋,必須要改變。
歷史上王安石變法最后還是失敗了,這是堅決不行的。
今日這開講之事,甘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個開講的題目,也是甘奇深思熟慮之后準備好的,未來變法之爭,甘奇一定會參與其中,那就一定要未雨綢繆,為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
眼前這些年輕的讀書人,雖然絕大多數未來不會成為官員,但是這些人,未來一定是甘奇最得力的支持者。
蘇軾開口問道“道堅所言之開源節流,可有具體之策?”
甘奇看了看蘇軾,卻是揮手說道“具體之策今日先不談,今日這堂課,就到這里吧。”
具體之策,今日還談不了,特別是在蘇軾面前,更談不了。也沒有到甘奇能直接來談的時機,如今的甘奇,不過一屆白身而已,談也白談。
為何在蘇軾面前談不了?因為歷史中的蘇軾,其實是個偏向保守的一派,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他是反對王安石的。但是蘇軾又不是真正保守的一派,因為司馬光上臺之后,盤否定了新法,蘇軾又跳起來反對王安石盤否定新法。這就是蘇軾的悲劇了,兩邊不討好,最后貶到了瓊州去。
甘奇真要說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