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這個仁宗皇帝就吃這一套。
趙禎能得“仁”這個謚號,可不是選謚號的官員阿諛奉承。從上古至今,歷朝歷代皇帝無數,能得“仁”字的,趙禎還是第一個,若是不說清明兩朝,趙禎也是唯一一個能得“仁”字謚號的。
一個皇帝謚號為“仁”,也是開了古今之先河,開了這個先河之后,元朝有了一個,明朝朱高熾也得了一個,清朝嘉慶帝也得了一個。
趙禎能有多么仁?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一個是蜀地曾經有一個讀書人,不斷給當時在蜀地的官員上書,勸說這些蜀地的官員割地自立,獨立稱王,這個異想天開的讀書人,自然就被抓起來問罪了。這種事情,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抄家滅族的大罪。但是宋仁宗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后,反而下旨把這人給放了,說這人這般做派,就是想當官而已,反而還給這個唆使官員造反的讀書人封了一個小官。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宋仁宗喜歡吃海鮮,但是從來不說,而是偷偷與自己的皇后說,讓皇后時不時準備一點。皇后問他為何?他說一旦自己表現出喜歡吃海鮮,就怕官員們投他所好勞民傷財,逼迫漁民下海多撈海鮮。時不時在皇后這里吃上一口就行了。
皇宮乃是禁地,百姓本是不能靠近的,倒是趙禎卻能容忍小商小販直接到皇宮門口擺攤賣東西,說這些小商小販生活不易。
這一類的事例,仁宗一朝,數不勝數。趙禎死的時候,天下縞素,民悲痛。無數平頭百姓,竟然都自發聚在宮門之外給趙禎燒紙,哭聲震天。
古往今來,能做到這個份上的皇帝,也就趙禎一個人了。這樣的皇帝好不好?當真是好。好到也帶來的許多負面問題,比如仁宗在朝的時候,法律幾乎沒有了多少約束力,殺人放火作奸犯科之人,數不勝數。
但是也有正面的好處,宋朝民間真正開始繁榮起來,也是仁宗一朝。為什么?因為朝廷真正開始解除了高壓姿態,寬松的戶籍制度,寬松的法律制度,百姓可以到處亂走,商賈可以想做什么生意就做什么生意,甚至下海為商,福建之地,比如泉州,此時更是巨商云集,一船一船的瓷器絲綢往中東等地運去。后世說的一帶一路,陸上的絲綢之路從漢唐就開始了,海上絲綢之路,卻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甚至還導致此時的泉州,聚集了許多外國人,也就是色目人。外國人多到什么地步?多到開始在泉州建教堂與清真寺,各種教派都有,還互相打架。
大宋朝的繁榮,其實就是民間商業的繁榮,民間商業的繁榮,就來自朝廷對民間管控的寬松。
仁宗之仁,不是裝出來的,是他心中真正有一顆菩薩心腸。多說一句,這種皇帝,放在大爭之世,大概是成不了事情的。
(這一章本來不準備這么寫的,只因為近來總是有讀者說皇帝不受脅迫,或者說主角不應該這么做,所以老祝只有把仁宗背景好好說一下,來解釋主角為何在仁宗時期可以這么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