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宮,玉液池畔。 此玉液池,非是后世文人雅士時常吟誦詩句的玉液池,名為池,實(shí)則與滄池般,皆是宮城內(nèi)的人工湖。 昔年漢帝劉啟禪位前,修筑太壽宮時特意挖掘此池,從長安東面引入浐水,過宮內(nèi)明渠流入,再由南向北流出宮城,進(jìn)入城內(nèi)大渠,使得北闕閭里的百姓用水更為方便了。 雖說八水繞長安,但北面渭水的含沙量稍微偏高,北闕閭里的百姓除卻掃灑之類對水質(zhì)要求不高的情況,飲水用水多仍靠掘井汲水。 西面的泬水倒是清澈,也有引渠入城,不過沒有穿過北闕閭里,直到興建太壽宮,引浐水入城,順帶往北增修城內(nèi)大渠,這才讓北闕閭里的百姓用上的清澈渠水。 水質(zhì)肯定是有保證的,不說現(xiàn)今大漢有沒有甚么工業(yè)污染,單是宮城要引水入池,浐水溯流十余里,都有吏卒不時巡視清理,入宮內(nèi)明渠前,更有宮人時刻看著。 肉眼難見的有害物質(zhì)且不提,至少枯枝敗葉和甚么漂浮物都會及時清理,水質(zhì)也肯定清澈透亮,直接飲用雖是不好,但尋常百姓用來洗洗衣裳甚么的,絕對沒任何問題,這已然解決了很大的用水困難了。 正因水質(zhì)不錯,太壽宮的人工湖又挖得不深,故湖水清澈見底,有道是水深則藍(lán),水淺則碧,愈是清澈廣闊的水面愈是如此。 太上皇劉啟昔年遷居太壽宮后,見得這一池波瀾不驚的碧水,突是有感而發(fā),破天荒的念出半闕七言絕句。 “龍舟競渡玉液池,君王沈醉連日夕。” 這詩句自然不是素來不喜辭賦的劉啟所作,卻是他兒子劉徹盜版的后世詩句,身為老子的劉啟,偶爾也會賞臉翻看這些“歪詩”,也好看看自家兒子有沒有長歪了。 此情此景念誦出來,卻是意有所指,身邊不乏心思通透之人,自然體察圣意。 太后王娡笑著打趣,直道陛下頑疾未愈,晝夜沉醉未免太傷身,多喝些清茶倒是無妨。 傻乎乎的王兒姁也跟著勸,教劉啟瞧得直搖頭,感嘆若不是有王娡這阿姊好生照應(yīng),這憨貨別說連續(xù)誕下四個皇子,只怕在這深宮內(nèi)苑里,連半年都活不過啊。 剛登基的劉徹聞之此事,曉得自家父皇親自為那苑池命名為“玉液”,不禁搖頭失笑,亦是頗為惡趣味的為劉啟送去兩罐親手炒制的新茶,外帶命人在玉液池上造了幾艘游廊畫舫,供太上皇及其眾多妃嬪游湖賞景。 太皇太后薨逝后,太上皇遷居長樂宮,太子劉沐到此開府,太壽宮也改名承乾宮。 玉液池倒是沒改名,太子殿下不是君王,更不敢晝夜沉醉,偶爾到此觀景散心卻是免不得的。 未央有滄池,長樂亦有苑池,卻不是太子殿下喜歡去的地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玉液池小歸小,池畔也沒設(shè)獵苑,然卻最是讓劉沐感到自在。 偶得閑暇,又不便微服出宮時,玉液池對于好動不喜靜的劉沐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游玩之處。 宮邸學(xué)舍設(shè)在承乾宮西闕,太子府占用的南闕則緊挨著長樂宮,除卻承乾宮的長春中宮和部分暫時封而不啟的宮闕,余下的如北闕御苑之類的地界,內(nèi)部宮禁是不算嚴(yán)的。 這在漢宮內(nèi)頗為正常,譬如中央官署就在未央宮內(nèi),諸多官員來來往往,若郎衛(wèi)挨個盤查,非但誤事,更會累死人。 宮禁如何,且看郎衛(wèi)站在何處。 郎者,廊道也,在宮里行走,記著別下廊道胡亂走,但凡走的正道,見著郎衛(wèi)趕緊回頭就是了,若無緣無故的蒙著頭硬闖,三公九卿都得死。 至于后世影劇中常見的橋段,說是某男某女在宮中迷路,誤遇皇子公主甚么的,那特么不是說笑? 只怕沒闖入內(nèi)苑,郎衛(wèi)就把你的腦袋活生生擰下來了。 晝夜宿守宮禁的郎衛(wèi),外帶鎮(zhèn)守各處宮門的羽林衛(wèi),將將四萬眾,晝夜輪值的怎么也得近萬精銳,你特么能“誤闖”? 關(guān)進(jìn)郎署大牢,你就知道甚么叫坦白從嚴(yán),抗拒更從嚴(yán)了。 在承乾宮,除卻中闕長春宮、南闕的太子府和緊挨著長安城垣的東闕,西闕和北闕倒沒太嚴(yán)苛的宮禁,約莫就和未央宮所在的未央宮西闕差不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