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皇帝劉徹再度深切體認到,自己娶了個敗家娘們。
活生生糟蹋了數(shù)百張相紙,且是昂貴的鋇底相紙啊!
數(shù)月前,帝國科學院高聚物研究所試制成功膠片與相紙后,少府匠師們便協(xié)助制作更為輕巧和精細的相機部件。
皇帝劉徹上輩子就是學化工的,曉得就大漢現(xiàn)有的科技條件,想得到更好的攝影效果,除卻相機改良,膠片在短期內(nèi)已沒有太大的改進空間,唯有在相紙上下功夫。
沖印類相紙,可根據(jù)涂層的不同分為兩大種類,涂塑相紙和鋇底相紙。
這兩類相紙,所用的相片原紙雖是以不同樹種不同配比的木漿制備而成,造紙工藝卻很尋常,不是甚么難事,且略去不提。
關(guān)鍵是在涂層和用途。
涂塑相紙就是高聚物研究所早先試制并使用的相紙,以相片原紙與合成樹脂的感光涂層經(jīng)熱覆而成,優(yōu)點在于不吸水,制作簡單,價格低廉,后世多用于證件照。
鋇底相紙的制作較為復雜,在用優(yōu)質(zhì)的照相原紙上均勻地涂布一層由硫酸鋇和明礬膠黏劑配成的涂料而制成紙基,紙基上的感光涂層需由明膠和鹵化銀配成乳液之后,再在乳劑涂層上施加一層保護膜。
鋇底相紙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通過改變感光乳劑中鹵化銀和明膠的配比、控制熟化條件等,得到不同感光度的沖印相紙。
在后世,鋇底相紙廣泛使用于藝術(shù)攝影,尤其是黑白藝術(shù)攝影。
感光涂層使用的鹵化銀,可采用氯化銀或溴化銀。
在大漢現(xiàn)有科技條件下,小批量制取氯化銀不難,無非是硝酸銀加稀鹽酸,用玻璃棒攪拌,靜止,濾取濾渣,然后微熱或常溫下,蒸發(fā)濾渣表面殘留的溶液,即得到比較純凈的氯化銀固體。
然而,想要工業(yè)量產(chǎn),這種制取方法無疑是不現(xiàn)實的,還得用純銀與氯氣直接反應。
氯氣啊!
一旦泄露,人畜皆亡,后世早期的毒氣彈,多數(shù)用的就是氯氣,比三氧化硫還危險得多。
就大漢現(xiàn)有的鑄造和化工水準,若勉強工業(yè)化制取氯氣,那真是嫌工匠們的命太長了,饒是能用外族奴隸從事最為的工藝,然若大范圍泄露,溢出的氯氣可不認人,一死就是一大片。
劉徹雖理智到冷血,卻也沒打算拿人命開玩笑。
饒是外族奴隸,若為大漢的繁榮富強付出性命,那是死得其所,后世漢人或許會偶爾提及他們的貢獻,若讓他們憑白嗝屁,那就是純屬糟踐了,不是么?
正因如此,鋇底相紙想投入工業(yè)量產(chǎn),短期內(nèi)是絕無可能的,要是小批量制作,造價無疑頗為昂貴。
皇帝陛下不差錢,為了獲取更好的攝影效果,得到更清晰的相片,故而特意讓少府遣匠師到高聚物研究所去學來整套制作工藝,專門為天家制作足夠使用的鋇底相紙。
足夠使用,卻不是說能隨意糟踐的啊!
每張造價超過千錢,這還沒算匠師們付出的大量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少府剛打造好較為方便攜帶的相機,皇后阿嬌就擺弄個沒完,糟踐了大量膠片且不提,沖印出的那成百近千張相片是甚么玩意?
模糊不清已算不錯了,對曝光度沒半點掌握,大多數(shù)相片不是全黑就是全白,倒不如直接找張白紙,往上隨意潑墨,反倒更有欣賞價值。
“別折騰了!”
皇帝劉徹雖是富有四海,卻也向來篤信,浪費就是極大的犯罪。
媳婦啊,咱可以錦衣玉食的過奢侈日子,但不能隨意浪費啊。
包子買兩個,吃一個,扔一個,那是后世屁民憧憬天降橫財后,自己能瘋狂炫富的吊絲心態(tài)。
真正的權(quán)貴,要懂得低調(diào)奢華,默默著吃茶葉蛋和涪陵榨菜,一絲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