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帝劉啟雙手不住的顫抖,捧著潔白的紙頁,臉色漲紅,怒聲喝道“為何僅有五成硬紙?!”
劉徹低聲喃喃道“兒臣見如廁使用絹帛,太過奢侈,故將一半紙漿作成軟紙……”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劉啟小心翼翼的將手中紙頁放下,拍案怒斥道。
劉徹心中呲了一聲嚓!咱劉家祖宗做的有辱斯文的事還少嗎?
且不說高祖拿儒冠當夜壺的事,單說老爹你不喜辭賦,硬生生把未來的文壇巨匠司馬相如逼得辭官歸鄉(xiāng),怕也沒資格說別人有辱斯文吧?
當然,他表面還是一副受教的模樣,認錯道“兒臣錯了,兒臣以后定不會再犯了,下一批的紙張是硬紙。”
嘎嘎,還好背地里已經做了好幾批,夠天上人間用上大半年了。
劉啟稍稍平抑了怒氣,問道“聽孫說紙庫快堆滿了,皇兒打算何時開賣?定個甚么價合適?莫要太低了,上次所說的遺孤院所用開銷,須得著落在這紙張上。”
自從上次和劉徹商量了從豪強權貴身上割肉的計劃,劉啟愈發(fā)急切的想看到效果。
劉徹搖搖頭,道“兒臣可沒想過賣紙張,兒臣想賣書!”
劉啟一愣,隨即皺眉反對道“賣書雖然利潤更大,但一時間哪來的人手謄寫?謄寫本《老子》,免不得要花去一日有余,賺不得多少錢財。”
劉徹也不說話,伸手從懷里掏出印章和印泥,隨后在紙上一按,留下了一個鮮紅的印記。
劉啟眼睛一亮,喜道“皇兒是想……”
“正是,此乃印刷之術。皇兒半月前已取來太傅謄寫《老子》《莊子》等八部經書,令工匠雕刻于木板紙上,今日正好剛剛雕刻完《老子》一書,現(xiàn)已印好裝訂,兒臣已帶來一本,獻給父皇。”
劉徹又從懷中掏出一本線裝書,遞給了激動不已的劉啟。
其實華夏大地的第一本線裝書,已在早幾日被劉徹暗地截留了下來。
未來這就是國之重寶,俺當留名青史,劉徹笑得格外猥縮,在扉頁寫上了“今制華夏第一書,劉徹”幾個大字。
然而,華夏第一本線裝書在劉徹的眼里并不完美。
首先是紙張的質量還不是很好,由于沒漂白的東東,紙張咋一看是潔白的,仔細看還是隱隱有些發(fā)青發(fā)黃。
其次由于制作工藝的問題,還是采用的雕版印刷。
雖然劉徹腦海中的書庫里有活字印刷的工藝流程,但是在實際制作上還是遇到很多麻煩。譬如版面的平整,粘土的配方和烘焙工藝,油墨的選擇,種種問題,讓劉徹深深體會到理論和實際的差距。
活字印刷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也怪不得中國歷史上雕版印刷術用了數(shù)百年才發(fā)展成活字印刷術。
古人不笨,在畢生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前,肯定也有很多人嘗試過這種方法,只是礙于其他方面的技術儲備不足,實現(xiàn)不了罷了。
劉徹不得不佩服某些穿越小說中的男主角,活字印刷術花個半天功夫就搞出來了,實在是天縱奇才。需知,新中國的無數(shù)科學家把俄國的飛機引擎拆卸了無數(shù)遍,卻還無法完吃透,還需繼續(xù)從俄國進口一部分的。
劉啟激動的翻閱著線裝版的《老子》,嘴里不住的贊嘆著,將劉徹晾在一邊,不再理會。
劉徹知趣的眨了眨眼睛,悄悄退了出去。
王老實最近很累,今日發(fā)月例,中午在工地上吃過飯,東家就給了半天的假。回到家,將懷里的麻布包裹遞給正在縫衣裳的王嬸,王老實倒頭就睡。
王嬸將包裹放到遠處的桌子上,動作很輕,不是怕吵醒王老實,也不是怕碰壞包裹里的東西,而是怕蹭掉桌子上的漆。
這張桌子是前幾日王老實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