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長安城喧囂塵上的最大消息,無異于皇室實業第一屆董事會的舉行。
由于握有四成股份的少府不具備所謂自然人的身份,在最大個人股東太子劉徹宣布退出選舉后,五皇子江都王劉非作為第二大個人股東,成為了董事會的第一任董事長。
大漢權貴們自然無法理解諸如此類的新鮮詞匯,但他們深深明白一件事,皇室實業實質上就是皇室的另一個少府,并且將會迅速超越少府,為皇室聚攏更多的財富。
畢竟少府只是掌管皇室衣食住行的內府,雖然有固定的租賦收入,但是沒有絲毫貿易權限,極大限制了其收入來源。如此一來,大漢皇帝固然富有四海,但真正能日常調配的財富,甚至比不上一些巨商豪富,更別提那些擁有古老傳承的世家豪門了。
而皇室實業不同,掌握著皇家馬場,避暑山莊等大批高利潤產業,如同一只貪婪的巨獸,不斷從權貴們手中吞噬著大量的財富。近日更是成立了一個甚么“化肥工坊”,對外銷售能至少提高五成畝產的化肥。
最開始,大漢朝野都對化肥的真實效力有極大的質疑,認為不過是嘩眾取寵之舉。但當帝國皇帝親自在早朝上召見了一個叫裘離的平民,授予其益農候的爵位,并公布了近百畝高產農田的畝產記錄后,登時舉朝震動。
五成的畝產,足以讓所有權貴世家瘋狂追逐至死。
在以農立國的封建社會,權貴們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于封地產出的田地租賦,這意味著化肥可以憑空將他們來年的租賦平白提高五成。對于封地超過十萬畝的大貴族來說,增加的租賦,足以填滿他們的私庫,進而在天上人間和皇家賽馬場這類銷金窟無需節制的肆意揮霍。
當然,沒有人敢對皇室實業動任何的歪腦子,吳楚七國之亂后,皇權大大的增強,其身后站著的皇帝,太子和諸皇子,足以碾碎任何不安分的世家豪門。
就在大漢權貴眼巴巴的等著購買神奇的化肥,為數月后的春耕早作準備時,初登董事長寶座的劉非,卻公布了一個舉世嘩然的消息——化肥產量嚴重不足,暫不發售,優先供應宗室田地,至于剩余部分,將由各大股東內部認購!
股東!
這個新鮮詞匯如颶風一般從長安城迅速擴散,瞬間掃遍了整個大漢帝國!成為皇室實業的股東,演變成大漢權貴們最為渴望的偉業,甚至超越了位列三公九卿的渴望。
在世家政治泛濫,高官輪流坐的漢初,在朝廷做官其實沒多大油水可撈,立國不過數十年,光丞相就換了十來位,可謂天天都有人辭官,日日都有官被貶。誰家沒出過三公九卿,都不好意思住在北闕甲第,更不敢說自己出身豪門。
權貴們真正在意的,是家族的利益,是如何富貴傳家,不得務虛名而處實禍,就是黃老之術的精髓所在。
短短半月,皇室實業擁有決策權的六萬原始股,以百萬錢一股的高價,被宗室皇族搶購一空。當然,太子劉徹和住在皇親苑中的六位皇子,早已暗地傾盡所有產業用作抵押,拿下了其中的三萬股,牢牢掌控住著集團的經營權。
原始股發售結束當日,在董事長劉非的建議和主持下,所有皇室股東齊聚一堂,在皇親苑八皇子趙王劉彭祖的王府內,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如詩如畫的莊園美景,豪奢之極的王府陳設,讓皇室土鱉們認識到了啥叫境界上的差距,在儀式進行時,也不顧場合,迫不及待的找來皇親苑的總管事,當場購買了單價上千萬錢的數十套宅邸院落。
慶祝儀式結束后,便是盛大的宴會。有些疲憊的劉非和幾位皇子暫時躲到書房歇息,只留下善于交際的劉彭祖待客。
此時,忙碌了半月的劉非,才忙里偷閑,細細翻閱起集團剛剛整理好呈上來的賬簿,當看到集團瘋狂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