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還不明白父皇的意思?”
劉武面色鐵青,冷冷道“本王以誠心待陛下,然陛下卻不以誠心待我,難道還是本王的錯?!”
劉徹倒也沒有絲毫顧忌,頜首認同道“皇叔為人直率,虛懷若谷,孤王也甚為敬佩。只可惜,對于父皇的心思,皇叔領會得有些遲了?!?
“陛下曾許諾百年后,傳位于本王。本王雖知乃是酒后戲言,卻也感念兄長深情厚誼。即便是劉榮被立為太子,本王也未曾心懷不滿,仍愿盡心輔助陛下。
然而劉榮被廢,陛下卻暗自命袁盎諸臣,開朝議,威逼母后,將本王驅離長安,以便將你立為太子。直至那日,本王才真正明白,陛下視諸侯為心腹大患,對本王更是只有利用沒有信任,我早晚得死,吳楚七國就是本王的榜樣!”
劉武舉起酒樽,揚起脖子一飲而盡,慘笑道“本王原本從未奢望成為大漢的帝皇!都是陛下,我的好兄長,你的好父皇,生生將本王推上不歸之路!”
劉徹沒有反駁,因為劉武所言皆是實情,劉啟確實很不厚道,打從即位之初,就一直算計自己的親弟弟,史上的梁王劉武簡直就是被他生生逼死的。
梁王去世后,竇太后哭得極其傷心,多日吃不下飯,說“帝果殺吾子!”
顯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漢帝劉啟早就設好了套,處心積慮就是要搞死梁王。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劉徹略微有些傷感,前世他幾乎從未體會過親情,實在不愿見皇祖母傷心欲絕,頗為無奈道“只是孤王還有些疑惑,想向皇叔請教一二?!?
劉武擺擺手,頗為豪爽道“有話但說無妨,你小子雖然也奸猾似鬼,卻隱隱有幾分風骨,頗對本王胃口?!?
“既然皇叔知曉父皇的意思,卻為何還如此跋扈?
孤王聽聞皇叔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宮臺樓榭綿延三十里。又用天子旌旗,從千乘萬騎,出稱警,入言蹕,擬于天子。招延四方豪桀,自山東游士莫不至。如今梁國又多作兵弩弓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劉徹聳聳肩,舉杯遙敬劉武,幽幽問道“皇叔驚才絕艷,又豈會不知,如此種種,盡皆是取死之道?”
“梁國甚大,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四十余城,多大縣。母后又心疼本王,賞賜自然不可勝道。陛下看似與本王出則同車,入則同輦,實則時刻不忘諸般削弱梁國。
你去問問陛下,本王幼時可是跋扈之人?可曾貪戀珠玉寶物?可曾醉心華美宮闕?可曾和他爭過天子之位?”
劉武仰天長嘆,滿腹惆悵道“如今本王變成此等模樣,如此性情,盡要歸功于我那至親兄長!”
劉徹沉默半晌,當今太后竇漪房原是個小小的宮女,由于出身卑微,沒機會親手養育兩個兒子,劉武從小就由兄長劉啟多加看顧。
想來皇帝老爹打小就對親弟弟性格養成,硬是把原本德智體美勞面發展十佳少年劉武帶成飛揚跋扈的性子。
所謂“三歲看老”,虛榮跋扈的劉武自然不適合托付社稷。是以竇漪房入主東宮后,漢文帝要在她的兩個兒子中選擇儲君,即使明知劉啟為人陰狠,卻也只能立為太子。
劉徹想到皇帝老爹當初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心計,實在比穿越眾還要牛得多!
想到此處,劉徹心中咯噔一下,背后冷汗直冒,他領悟到自己似乎想錯了。他費盡心思,甚至懇請皇帝老爹,啟用居功自恃的周亞夫為沛郡太守,在梁國周邊陳設重兵,防止梁王造反。
如今想來,卻是看錯了梁王,也看錯了劉啟!
劉徹之所以如此提防梁王劉武,只因按照史書記載,不久后,他的謀士羊勝、公孫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