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半月前攻占西河,留下五萬步卒駐守周邊,鞏固防務,掃蕩散居四處的匈奴游牧部落,驍騎將軍秦勇便率余下的十五萬漢軍步卒,晝夜兼程趕往黃河邊上的朔方城。
由于原先駐守朔方的匈奴樓煩王,已率麾下萬余匈奴鐵騎馳援西北長城關隘腳下的白羊王,朔方城僅剩下數千匈奴的老弱婦孺和附屬部族的千余雜兵。漢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占了朔方城,將城內匈奴兵士盡數繳械,嚴加看守起來。
城中的諸多先秦子民,已被匈奴人奴役了數十載,歷經數代,此時見到漢軍,不由有些茫然和恐懼,緊閉門戶。少數膽子稍大的百姓,會從門縫偷偷打量著街上威風凜凜,鎧甲鮮明的漢軍將士。
直到秦勇命人貼出了許多安民告示,按照漢軍慣例,學著高祖皇帝約法三章,又派出軍中書吏沿街不斷大聲誦念,回過神來的百姓們,這才紛紛打開房門,相擁而泣,取出藏于家中的糧食和蔬果,獻給沿街巡視的漢軍將士。
去年大草原疫病連連,匈奴諸部沒少掠奪河朔百姓的存糧,運送到北方草原,以供越冬之需要。加上連年沉重的租賦,朔方城的百姓們盡皆衣食無著,面黃肌瘦。
如今百姓們拿出的食物,雖然粗陋不堪,都是家中藏得最嚴實的僅有的些許口糧,卻絲毫沒有吝嗇,而是硬塞到漢軍將士的手中,愣是把這些尸山血海中爬出來的粗豪漢子,感動的兩眼通紅。
不少漢軍將士紛紛取出攜帶的糧食和肉干,塞到旁邊口水直流的娃娃手中。而在漢軍將領的默許下,城中的數個糧倉被盡數打開,所剩不多的存糧被盡數發放到城中百姓的手中,暫時緩解了饑荒的蔓延。
軍中書吏們更是挨家挨戶的宣揚,大批的糧食正從大漢邊郡運往此處,百姓們只要安居城中,便不需為即將實行的城禁過于驚恐。
百姓們自然是歡呼雀躍,積極響應漢軍的征召,服些勞役,以換取更多的糧食。而少數藏于民宅中的匈奴人,也被百姓們盡數揪了出來,捆綁后丟在街上,萬人踐踏,直至踩成一團肉泥。
不少百姓帶著漢軍將士,前往城中匈奴貴族的府邸,連帶那些投靠匈奴,為虎作倀的先秦官家也沒有遺漏,盡數被押往城中的牢獄,關押起來。
府中錢財自然被漢軍將士查抄一空,運往城外大營,清點造冊后,即可派兵,連同匈奴戰俘盡數押往京師長安。
大漢軍紀森嚴,倒未出現隱匿大宗戰利品的情況,至于少數貪財的官兵,偶爾私藏一些金玉寶器,只要手腳干凈,漢軍諸將也未有絲毫過問,默許了這種行為。
從軍征戰,是刀頭舔血的活,勝利之后弄些好處,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劫掠百姓,奸女便是將領們眼中遵紀守法的好兵士。
作為漢軍主帥,秦勇甚至連城池都沒有進入,仍將大營駐扎在城外,又分出五萬漢軍將士進駐朔方城,負責清繳周邊。
剩余十萬大軍在城外休整兩日后,渡過黃河,盡速趕往西北長城關隘,他們與太尉竇嬰麾下的邊軍匯合,共同肩負起駐守關隘的重任。
根據羽林營傳來的消息,除了駐守西方數百里長城的五萬邊軍外,太尉竇嬰帶去西北關隘的十萬邊軍,死傷慘重,可堪一戰者已不足半數。面對關外徘徊不去的五萬匈奴右部鐵騎,和隨時可能率大軍馳援的匈奴右賢王,形勢仍有些嚴峻。
反而是原先認為會遭到匈奴單于庭大軍強攻的云中北部長城關隘,至今未見軍臣單于所部的一兵一卒,成為整個戰局最為輕松的一環。
當然,此時坐鎮云中的雁門太守領征北將軍郅都,仍絲毫不敢懈怠,雁門,太原,代郡的郡兵,如今已盡數遣往北方關隘,整整二十余萬大軍,將數千里的長城把守得固若金湯。并與燕北關隘的十余萬邊軍相互守望,若匈奴鐵騎來攻,只需燃起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