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意將這些地方盡數變成無人區。留著千里無人荒漠,待后人開發,總比放任不理,形成后世的吐蕃等燙手山芋要好。
萬余騎兵行軍所需的輜重糧草不是小數目,數千輛大車跟著大軍拖沓而行。所幸西北大道的修筑已進行了數月,長安,天水,隴西一線的部分道路都鋪上了瀝青,其余尚未來得及修筑的道路也已修葺平整,只等石油作坊炮制出的瀝青運至,便可立即澆筑。
馬蹄踏在平整寬闊的瀝青大道上,發出篤篤的悶響。原本負責筑路的沿途監工還擔心大軍的行進踩壞了他們辛苦修筑好的大道,但直到綿延數里的騎兵和輜重數通過,瀝青大道除了某些地段出現些小凹陷,卻并未出現大的裂縫和崩壞。
瀝青大道經過大軍通行的意外考驗后,負責督辦的管事們紛紛向主家通報消息,詳細敘述了瀝青大道出乎意料的品質。大漢權貴們可不蠢,如今他們都知道皇室實業集團為筑路投下的大筆銀錢,是可以通過收取商隊的勞什子“過路費”進行回收。
一條堅固平坦,無需時常修葺維護,沿途還有軍隊守護,無懼盜匪的暢通商路,對于商隊而言是多么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大漢權貴們仿佛已看到絡繹不絕的商隊涌上了這條商道,將大筆銀錢扔進皇室實業集團的府庫。
他們不傻,自然不敢從皇室實業集團虎口奪食。但他們的眼光放得更遠,如今瀝青大道的鋪設僅限于京畿各郡和西北大道。那么大漢廣闊的中原和江北,便成了大漢權貴們眼中的大肥肉。尤其是多雨的大河中下游,每到雨季,道路往往泥濘不堪,無法行車。若是有那么一條瀝青大道,簡直就是會下金蛋的老母雞啊。
景帝登基至今整好十年,卻從未如近曰一般厭煩出席早朝。滿朝文武似乎無事可做,或是府中銀錢過多,爭先恐后的嚷著要為國效力,出資修路。每曰上了早朝,朝臣們歌頌完皇上英明,四海升平,就開始紛紛進言筑路,一副為國為民,死而后已的賢臣模樣。
景帝雖舊疾纏身,卻也不是耳目昏聵,自然知道他們心中的小算盤。無奈的是,在崇尚黃老之術的漢初,皇室說到底也不過是大漢最頂尖的大貴族罷了。大漢天子雖名義上富有四海,但吃獨食是萬萬不行的。否則皇帝也不需要另外設立少府,為皇室斂財,和國庫嚴格區分開來。
萬事由頭,皆是瀝青大道惹起的,景帝自然毫不客氣的命太子劉徹盡速平息此事。
劉徹心中哀嘆不已,道路收費可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他一個門外漢能夠輕易解決的。
其實將道路支線部交由各大世家出資修建,劉徹覺得利大于弊。
畢竟若是交由各地郡縣官吏修路,在如今的官僚體系下,貪污[]暫且不提,單單敷衍了事的豆腐渣工程就足以讓中央政斧頭疼不已。然而交由各大世家自行出資修筑,讓他們收取過路費,反而他們會盡心修筑,并時常維護,以便吸引更多的商隊上路。
這就叫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也是市場競爭機制的大漢版。只要主干線牢牢掌握在皇室實業集團手中,相信各大世家也無法掌控未來的帝國交通。
唯一讓劉徹擔憂的是,各大世家在收費問題上,似乎只看到收益,萬一將來短時間無法收回成本,他們恐怕會暗地強迫商隊繳納高額費用,甚至強迫各自封邑的商人必須額外繳納費用。竭澤而漁,不是劉徹想要的,卻是大漢權貴們干得出來的。
“誒,摸著石頭過河嘛,反正俺也不是神,權且一試也罷?!眲匕底試@息,隨即跑到寢殿昏睡了過去。
翌曰早朝后,面色憔悴的劉徹將《大漢收費道路管理條例》整理成冊,交到了皇帝老爹手中,又細細講解了大半天,才被似懂非懂的景帝放回去歇息。
景帝召來廷尉汲黯,讓他照著漢律的制式,將這份冊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