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太子劉徹高居御座,瞅了瞅跪伏在大殿正中的朝鮮使臣,又意味深長的瞟了大行令竇浚一眼。
竇浚本是正襟危坐在席位上,被劉徹這么一瞧,不禁有些心虛的縮了縮脖子。
朝鮮乃大漢藩屬,每年皆有賀冬至、賀正朔、賀圣節(jié)、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旁的日子雖偶有使臣前來,卻多是無法上殿面君,漢廷頂多派大行令隨便應付應付。
竇浚近日卻屢屢啟奏,懇請準朝鮮使臣上殿面見監(jiān)國太子,顯是背地里收了不少好處。
今日劉徹終是如他所愿,準了朝鮮使臣上殿。
劉徹待朝鮮使臣行過叩拜大禮,懶得啰嗦,徑自問道“你為何事來朝?”
朝鮮使臣顯是沒料到大漢太子會這般單刀直入,原先準備好的大段歌功頌德的諂媚討好頓時沒了用處,愣著不知如何應對。
竇浚見狀,忙是起身離席,行至大殿中央的朝鮮使臣身側,向御座上的劉徹躬身道“殿下,朝鮮使臣此番……”
“孤王問的是你么?”
劉徹毫不客氣的出言打斷他的話頭,復又道“還是說大行令當厭煩了,想出使朝鮮,看看塞外風光?”
竇浚的老臉漲得通紅,垂首請罪道“臣無狀,請殿下恕罪。”
近來太子的脾氣甚是暴躁,似乎有甚不順遂的煩心事,說話總是夾槍帶棒,倒非刻意針對他,否則他還真以為太子要對竇氏外戚下狠手了。
劉徹擺擺手“先退下吧。”
“謝殿下!”
竇浚忙是趨步而退,回席落座。
朝鮮使臣見得這般情形,驚駭之余,背脊直冒冷汗。
臨行前,大王再三囑咐,只需重金賄賂好大行令竇浚,便會諸事順遂。如今看來,似乎并未如此啊。
“你是啞巴?還是在蠻夷之地呆久了,忘了如何說漢話?”
劉徹見朝鮮使臣久久不語,毫不掩飾滿臉的不耐之色。
此時朝鮮的王族為衛(wèi)氏,其初代君王乃是燕國人衛(wèi)滿,原是造反失敗的大漢叛將。
衛(wèi)滿逃亡到朝鮮后,召集同樣境遇的逃亡漢人成軍,又騙取朝鮮王箕準的信任,奪取了箕子朝鮮的首都王險城,控制了朝鮮的中北部,自立為王,國號仍稱朝鮮,即為史籍記載的“衛(wèi)氏朝鮮”。
故而朝鮮官員大多皆為漢人,朝鮮官話亦是漢話,劉徹的話自非詢問之意,而是真的不耐煩。
他近日遇到些棘手之事,需要細細思量,且入冬在即,非但日常的政務繁忙,更有諸多年首前后的典禮和祭祀要預做籌備,端是沒半分清閑。
偏生又趕上朝鮮王衛(wèi)蒙病逝,朝鮮國太子衛(wèi)右渠即位,近日蹦跶得厲害,可勁的在大漢遼東郡的邊塞外作妖。
皇帝不好當,好皇帝更不好當!
劉徹雖未曾即位,卻已深有體會。
朝鮮使臣自也感受到大漢太子言語中的濃濃不悅,不敢多說廢話,忙是頓首道“敝臣啟稟大漢太子殿下,我朝鮮王已于兩月前崩殂,新王即位后,遣敝臣來朝,請大漢天子下旨冊封!”
惠帝朝時,漢廷與衛(wèi)滿曾立下約定衛(wèi)滿向大漢稱臣,朝鮮為大漢藩屬;朝廷則冊封衛(wèi)滿為朝鮮王,承認他統(tǒng)治朝鮮的正當性。
衛(wèi)滿死后,漢文帝又下旨冊封了他的兒子衛(wèi)蒙為朝鮮王。如今衛(wèi)蒙死了,其子衛(wèi)右渠即位,偏生漢帝劉啟久久未見有下旨冊封的跡象。
劉徹微瞇眼瞼,輕笑道“新王即位,衛(wèi)右渠么?”
朝鮮使臣聞得大漢太子直呼大王名諱,不禁有些心悸,心道這口氣頗是不善啊。
他忙再度頓首道“正是我國太子得繼先王遺澤,即位為王。”
“衛(wèi)右渠即位前,可曾得了我大漢朝廷準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