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入京為她道賀者,切勿送上珍奇賀禮,請將賀禮換做錢財,盡數捐贈給長秋基金,用來行善。
但凡向長秋基金捐贈善款的大善人,長秋基金皆會將其名冊籍在簿,每歲在各地張榜公布。
長秋基金日后會在長安商區設立總部,并立下行善碑,將大善人之名鐫刻碑面,向世人傳頌其善舉,并教后人永遠銘記。
長秋基金的章程一經公告,聞訊的百姓皆是交口稱頌堂邑翁主善心仁念,不愧是救苦救難的真鳳天女,日后定是愛民如子的一代賢后。
老奸巨猾的大漢朝臣們亦是徹底看懂了個中玄奧,這分明就是皇帝陛下與堂邑翁主聯手演戲,更是請動了太皇太后和館陶公主,乃至……太上皇和太后。
太上皇劉啟和太后王娡齊齊下旨贊頌堂邑翁主仁德賢淑,堪為大漢貴女典范,并著太壽宮詹事府向長秋基金捐贈五億錢。
太皇太后竇氏亦是大方豪爽,壓了兒子和兒媳一頭,捐贈了六億錢。
館陶公主身為阿嬌生母,又數度與劉徹坦言懇談,自是曉得輕重。
且她去年已從聯合制衣的份子中獲取巨額紅利,陳氏又在竇氏主掌的清河百貨中吃著干股,賺得缽滿盆滿,可不敢太過小氣,咬著牙往長秋基金捐了兩億錢。
幾大巨頭皆作出了表率,皇親苑的諸多劉姓王侯哪敢怠慢,忙是讓自家婆娘從庫房支取大筆現錢,往長秋基金向皇室實業暫且借用的金庫里送。
皇帝劉徹見得劉氏宗親們知情識趣,自是大為欣慰,非但在朝堂上屢屢夸贊,更是連下圣旨,賜下數十面篆刻著救民水火的鎏金匾,將捐贈者盡皆勉勵一番。
長安權貴們算是徹底看清了,也清楚為何皇帝前些天言之鑿鑿,讓大農令曹欒無需憂心災后重建耗費巨資會導致國庫虧空,會從少府支取貲財為之填補。
長秋基金擺明是由堂邑翁主做主,首批的十億錢雖是捐輸入國庫,但待得大婚之后,堂邑翁主做了皇后,她所擁有的貲財會存放在長秋宮私庫,各類產業亦由少府協助長秋諸官打理,長秋基金的善款用途可不就由她和陛下夫妻倆商量著來么?
長秋基金的大筆善款經少府轉個手,再捐輸給國庫,要完成皇帝陛下先前由少府出資五十億錢的許諾,自是輕松得緊。
真是好盤算啊!
權貴們終是領教到皇帝劉徹絲毫不弱于太上皇的算計,無奈他行這等陽謀,又沒強迫他們向長秋基金捐贈善款,他們也只得啞巴吃黃連,生受了。
出言反對?
上奏彈劾?
你自個吝嗇,不舍得捐錢行善,還不讓旁人募款捐錢,這若傳揚出去,即便皇帝不與你計較,老百姓放得過你?
光是長安城里受災的百姓得知有這等佞臣,怕是會直接沖入北闕甲第,將人揪出來撕得粉碎,生啖其肉,分而食之。
自古法不責眾,群情激憤下,中尉張湯這條蝰蛇也未必鎮得住場面。
好在近年長安權貴們大多從皇室實業獲取了巨額紅利,捐個千百萬錢倒也不至傷筋動骨,雖有些肉痛,卻也權當破財消災。
于是乎,長安的世家大族紛紛由宗婦出面,向長秋基金捐贈了大筆善款。
待到四月末,成立不足半月的長秋基金竟募集到五十億善款,讓出借大批人手暫時替其打理賬目的江都王劉非震驚不已,這等攬財手段著實堪稱逆天啊。
要知道尚有不少世家正趕赴長安城,尤是路途遙遠的中原郡縣,有不少接到館陶公主請柬的世家宗婦壓根趕不上帝后大婚。然遲來總比不來好,人不到,賀禮也會到的,大漢長公主的請柬哪能白拿?
劉非粗粗估算,待得帝后大婚時,堂邑翁主至少能從眾多宗婦手中收取到近二十億錢的賀禮,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