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漢朝堂的三公九卿中,宗正卿往往在任時間最長,干到死或實在無法動彈才會去任。太常卿和大農令則在任時間最短,皆擇取年富力強的官員接任,蓋因其事務繁重,又不容出錯,精力不濟者難以擔當此任。
宗正卿和太常卿皆為劉氏宗親出任,老宗正劉通年事已高,隱有告老之意,不出數年,太常卿劉歂應會轉任宗正卿。
瞧著皇帝的意思,后空出的太常之位,或許會從其同輩宗親中擇取出任,畢竟與太上皇劉啟同輩的劉氏王侯因昔年的吳楚七國多受牽連,未被波及者也是死的死,老的老,或是沒甚么威望。
照現下的形看,最有希望的繼任太常卿的劉氏宗親,乃是乘氏侯劉買和趙王劉彭祖,本是最合宜的江都王劉非因執掌著皇家實業,活得瀟灑快意,壓根沒心思入朝為官。
大農令曹欒也已年近五旬,再過些年亦要去任,他這些年來兢兢業業,政績顯著,依往例應可封候,且轉任中大夫,作為皇帝幕僚出謀獻策。
正因如此,此番升遷的雖是孔僅和卓王孫,風頭最盛的卻是大農丞東郭咸陽。他剛過而立之年,又深受陛下重用,待得曹欒去任后,他極有可能繼任大農令,位列九卿。
皇室實業昔年之所以能如此徹底的整合齊地鹽業,東郭世家功不可沒,尤是東郭咸陽處置好南陽鹽商后,劉徹對其才能更是認可。
此番破格拔擢孔僅和卓王孫,劉徹也沒忘獎賞近年政績顯著的東郭咸陽,索賜下座北闕甲第的大宅院,讓他作為官邸居住,以示對他的看重。
宅院的形制本是列候府邸,因前任主人被貶謫,故才閑置下來,按說東郭咸陽這大農丞住著是有些逾制的。然而因是皇帝御賜,御史們倒也不便上奏彈劾,否則未免有妒賢嫉能之嫌,落個不好的名聲。
自家長子得蒙天子看重,東郭老家主東郭逺自是快慰不已,慶幸自個早早將一眾親眷都遷來長安,明面上沒再過問商賈之事,耽誤長子前程。
齊地的產業已盡數交由他的次子領著旁系族人打理,至少明面上是分了家,本家的嫡裔親眷不再從事商賈之事,只是每歲從龐大的族業中分潤些紅利。
北闕甲第權貴云集,東郭咸陽為大農丞,舊官邸并不大,大多數親眷遷入長安后,居住在北闕閭里。如今分了偌大的新官邸,老家主東郭逺自要領著家眷隨長子喜遷新居。
同時喬遷的還有卓家和孔家,卓王孫和孔僅的官邸亦是換過,且恰好都在東郭咸陽的新官邸附近,只并非皇帝親賜,公府是按著形制分發的,占地遠不如東郭府。
東郭咸陽昔年奉命前往南陽打擊鹽商,因有南陽孔氏從旁暗助,方才得竟功。孔僅入仕為官后,同為大農府屬官的東郭咸陽對其也多加照拂,故而兩家交不淺。
孔氏的老家主孔余與東郭逺年歲相仿,又皆曾執掌貲財巨億的商賈世家,自是相投,彼此時常走動。
如今孔僅升遷為大農部丞,孔余也學著東郭逺,把南陽的族業交由長子孔稗打理,明面上分了家,帶著本家親眷盡數遷入長安,尤是嫡裔親眷盡數入住孔僅的新官邸。
孔余經商數十載,慣是會算計,心里盤算得清清楚楚,現下孔僅已占著位置,孔余深信憑自家兒子的本事,后應能有更大作為。
畢竟曹欒比東郭咸陽大了十余歲,東郭咸陽又比孔僅大了十余歲……
孔余的目光放得很遠,東郭逺當初能想到的,他現下自也能想到。 ¥abc小說網 !…免費閱讀
卓王孫倒是沒太多念想,他年歲比大農令曹欒也小不了多少,沒指望再往上爬,一心就想著坐穩這大農部丞之位,頂多再升任大農丞就到頭了。
位列九卿?
他是沒指望了,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或許卓氏后輩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