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冥冥中自有天意,史書上的張騫為大漢征服西域立下大功,這輩子他兒子張篤也給大漢帶來好運。
張篤百禮的當,西域捷報傳來,兩萬中壘和六萬羌騎揮師西域后,徹底打瘋了。漢軍每每攻破城池便擄掠精壯為奴隸,押往下個城池,用馬刀bi著奴隸攻城,短短月余連下十余城,傷亡微乎其微。
每當攢夠十萬奴隸,安夷將軍公孫歂遣來候著的胡騎將士便會將奴隸押往興建中的張掖城,安西將軍秦立書寫此份捷報時,第二批奴隸已是交接押送。
短短月余,二十萬精壯奴隸??!
大漢群臣皆是雙目泛光,綠油油的,大白天看著滲人。
依照大漢現下的奴隸市價,每口精壯奴隸至少兩萬錢,這意味著征伐西域的八萬騎兵只用月余就為大漢掙回四十萬金,已超過朝廷國庫歲入的三成。
戰爭,尤是以掠奪為首要目標的對外戰爭,收益著實太大了!
陛下早已言明,除卻奴隸,將士們擄掠的珠玉珍寶無需上繳國庫,只需取用部分,向皇室實業支付運送去各類物資的所需開銷,其余皆就地分發給將士們。
依照陛下的話,這叫以戰養戰,自負盈虧。
將士們若想多掙貲財,就好好打,玩命打,自個既能掙得缽滿盆滿,又能為大漢開疆拓土,真真兩其美。
大農令曹欒本是頗不甘愿放棄那些戰利品,現下見得朝廷得著二十萬精壯奴隸,且都歸入大農府轄下,端是樂得眉開眼笑,有這筆大進項,去年因天災支出的大筆公帑,造成都國庫虧空盡可數貼補回來。
他近來想到個為國庫開源的好主意,便是將大農府暫時閑置的奴隸租借給皇室實業甚或缺乏勞力的世家大族,以此賺取大批報酬。
皇帝陛下對此諫言贊賞有加,大農府下轄的產業遍布大漢各郡縣,難免出現奴隸閑置的況,譬如每歲漕運需動用大量人力,但待得大河冰期,停了漕運,那些奴隸就徹底閑下來了?!?!abc小說網 aa…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與其白白養活這些飯量不小的精壯奴隸,倒不如租借給所在地的世家大族,哪怕是用來多犁幾遍地,也能為國庫增收不少。
得了皇帝的贊賞和勉勵,曹欒愈發起勁,心心念念想著如何繼續為國庫開源,倒是多開拓了幾分經濟視野,劉徹自是龍心大慰。
“不懂經濟學的大農令,不是合格的大農令!”
劉徹如是道。
朝堂之上,劉徹囑咐掌馬政及畜牧事的老太仆石奮,大漢各處馬苑豢養的戰馬數量保持在百萬匹即可,多出的馬匹挑出較為老弱的盡數發賣到民間。
如此一來,朝廷既得了貲財,民間亦多了馭車的馬匹,從而提升整體運力。
大漢初立時,因屢屢被匈奴騎兵打得找不著北,故以舉國之力大力豢養戰馬,發展騎兵。太上皇劉啟即位后,更在各大邊郡廣置馬苑,設牧師官,圈養數十萬匹戰馬。
隨著水草肥美的河朔及雍涼之地陸續納入大漢版圖,太仆府更是四處圈地設置馬苑,放開手腳大肆牧馬,故而戰馬數量不斷增長,已隱要沖破百萬。
“兵貴精不貴多,戰馬亦是如此!”
劉徹沒有完道出他真正的心思,在可預見的將來,大漢終會引來工業大發展,進入兵器時代,火車輪船亦會有的。
就憑這個時代的外族夷狄,即便算上羅馬帝國,也用不著大漢出動百萬騎兵。真要打歐洲,堅船利炮就夠了。
石奮沉吟片刻,遲疑道“陛下,雍涼之地草原廣袤,若是不用來放牧,豈不可惜了?”
“老太仆想岔了,朕只說限制戰馬數量,優中選優,淘汰老馬弱馬,卻不是要太仆府不在雍涼發展畜牧啊?!?
劉徹對這位四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