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都番禺城陷落后,偌大的南越國急速崩解,蓋因漢國大將軍郅都將南越王族幾近屠絕,自南越王趙佗以下,無論男女老幼皆是就地處決,唯留下年近十歲的王孫趙駢,將之扶上.
也怨南越的王子王孫們倒霉,因著趙佗沉疴病榻,為了爭奪王位,皆齊聚在國都侍疾,生怕被旁人鉆了空子,搶得先機。
豈料國都輕易陷落,整個趙氏王族被漢軍一網打盡,倒替郅都省卻不少功夫。
南越的各路大軍救援不及,到得番禺城外時,漢軍已將城牢牢掌控,甚至將那些能轟出神雷的弩機都搬上了城頭。
郅都只是將南越王族的頭顱盡皆掛上西側城樓,復又命大漢將士沖城下轟出數十支高爆弩箭,南越各路援軍便盡數撤得干干凈凈。
沒過多久,南越西北的西甌部族及西南的駱越部族皆宣稱不再臣服南越,不再尊奉王令,卻又無意與大漢為敵,意圖謀求自立。唯有蒼梧王趙光不斷調集兵馬,誓要為趙佗復仇。
這趙光本是蒼梧的雒越部落的首領,后被趙佗賜予王族姓氏,彼此以兄弟相稱,并封為蒼梧王。
趙光隨即修筑王城,名為廣信城,即后世的梧州。
廣信城依茶山,傍桂水,夯土為墻,城周不足半里,城墻不過丈余,名為王城,實則不過是個城寨。
郅都壓根懶得理會他,力清洗番禺城內不安分的南越舊臣,扶持起聽話的官吏,并向陛下請旨調派漢官前來擔任要職。
東甌和閩越的聯軍已攻陷南越的東部重鎮龍川城,并隨即長驅直入,在番禺以東的南越屬地大肆劫掠,然卻謹守大漢皇帝的旨意,財物可以搶,田舍可以燒,但會講漢話的百姓不能殺!
至于不會說漢話的土著部落,大漢皇帝沒有特意囑咐,意思卻是大家都懂的。
兩國聯軍拿下龍川城后,豫章郡的都尉亦率郡兵南下,除卻要接管龍川城外,更是力聚攏躲避戰禍的南越百姓,乃至收編潰逃的南越將士。
數以萬計的南越軍民在上繳兵械后,被遷往豫章郡。
依照朝廷的詔令,豫章郡下轄各縣府依照募民戍邊的章程,特意另開籍簿,為這些徙民重新冊籍,并為徙民挑選適宜耕種、草木茂盛之地,讓其營造房屋,并為其劃定阡陌,分配田畝。
分發的糧食足以讓徙民吃飽,粟種和農械皆可從官府領取,各處要道和鄉間村里亦廣設粥棚,布飯施粥,使尚未安家落戶的難民不至餓肚子。
南越百姓本是迫于無奈才逃難,此時見得大漢官府竟這般善待他們,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尤是田稅僅為百稅一,且若是開墾荒地,可免除三年田稅,只要不胡亂焚燒植被,砍伐山林即可。…abc小說網 ¥aa免費閱讀
若真能如此,自然比躲進深山老林里,采集野果,狩獵野獸要好得多。
人類畢竟是群居動物,且南越百姓的祖輩父輩多是從關中和中原遷徙去的,早已習慣了農耕生活,若讓他們學著蠻夷部落在隔絕于世的山林中生活,怕是受不了的。
后世陶淵明的甚么桃花源記,多半就是個夢,在個小小山谷里,有個小村莊,里頭的村民為躲避秦時戰禍,在山谷里繁衍到東晉太元年間。
與世隔絕足足六百年,想要繁衍只能靠近親通婚,這特么不滿坑滿谷的畸形兒?
華夏早在原始社會,就曉得要在不同部落間交換男女,后來更有了姓,有了氏,有了同姓不能通婚的原則。
總之大多的南越百姓若非逼不得已,是不愿躲入深山老林的,大漢的郡縣官府給他們點陽光,他們就很燦爛了。
番禺以東的南越屬地不大,各城軍民得知國都陷落,東甌和閩越又大兵壓境,四處劫掠,多是紛紛棄城而逃。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