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六十七年,三月中旬。
n急報,匈奴左右賢王糾集近二十萬匈奴鐵騎,從狼居胥山揮師南下,短短數日ri奔襲兩千余里,將猝不及防的烏桓諸部打得潰不成軍。
“短短四五年光陰y,匈奴人便已緩過勁來,果真如北地草原上的遍地牧草,若不連根拔起,待春chun風再起時,便又會破土而出啊。”
劉徹微是感嘆,卻也并未太過意外。
匈奴左賢王前度兵發漠南草原東部是在漢六十二年夏,十五萬匈奴鐵騎非但沒能滅掉烏桓諸部,反是被拖得人疲馬乏,撤兵北返時更是遭到二十萬烏桓騎射shè的追擊,導致匈奴左部的諸多附屬部族慘遭血洗。
雖說匈奴左賢王最終在凜冬時節偷襲反殺,將貪功戀戰的八萬余烏桓騎射shè近乎殲在狼居胥山口,但匈奴左部的損失卻是無法彌補,端是元氣大傷。
漢軍更是早已踏破匈奴右部王庭,并將匈奴右賢王斬殺與河西走廊,近乎是徹底覆滅了匈奴右部。
新任的右賢王倒是老熟人,正是昔年被烏桓人端了漠南老巢的左谷蠹王伊稚斜,因其為軍臣單于的王弟,故而得以接任右賢王,重整匈奴右部。
匈奴左賢王與軍臣單于向來不睦,此番卻能聯合右賢王伊稚斜出兵奇襲烏桓諸部,顯已決意暫且停止族中內訌,合力對外了。
足足二十萬匈奴鐵騎!
烏桓諸部先前的二十萬騎射shè本就被匈奴左賢王襲殺了近八萬,經過四年多都尚未恢復元氣,現下約莫也就在十六萬左右。
尤是因赤勃部大人巴魯被大漢冊封為烏桓王,烏桓諸部已徹底分裂成勢均力敵的兩大陣營,彼此勢均力敵,對峙僵持至今。
若彼此數量相當,烏桓騎射shè本就稍遜匈奴鐵騎數籌,現下非但數量不如人,各部首領又無法齊心,自是一擊即潰。
據右北平郡北部邊塞傳回的呈報,烏桓諸部已盡皆退回烏桓山脈,匈奴鐵騎則堵在山口外,匈奴左賢王顯是吸取了先前的教訓,不會再讓烏桓大軍出山,仗著漢國各處邊塞的物資支援,四處游擊騷sāo擾。
烏桓諸部見大難臨頭,也再顧不得內訌,兩大陣營暫時攜手,以薄奚部大人忽都和赤勃部大人巴魯同為大首領,舉族之力死守烏桓山脈,抵御匈奴大軍。
烏桓貴族們自也不忘向大漢求援,使者已向常駐右北平郡治平剛城的行人令宋遠呈遞了求援書信,只是被宋遠以要轉呈皇帝陛下圣裁為由,暫作拖延安撫。
劉徹獲知烏桓求援之事,心下自是冷笑不已。
發兵援救?
他想滅掉烏桓不是一天兩天了,據史籍記載,東漢時烏桓做大,對漢境的危害可不比西漢時的匈奴小多少。
北方的游牧民族,一個都不能留,必須盡數斬草除根!
現下匈奴左右賢王要向烏桓諸部復仇,大漢正好坐山觀虎斗,且看誰先咽氣。
n,劉徹沒打算隱瞞群臣,就算想瞞也未必瞞得住,世家大族在大漢各地的眼線不少,尤是右北平郡邊市眾多,免不得會有世家大族組建的商隊入駐。
匈奴大軍南下,大漢北邊的各處邊塞自是城門緊閉,大舉調集兵員,哪還會讓漢商出塞大擺邊市?
世家大族的商隊得到這等消息,自然會速速向主家回報,即便不如朝廷的軍情qg呈報那般迅速,但也絕慢不了多少。
翌日ri早朝,大漢朝堂便就此事開了朝議。
群臣們聽聞此事,雖有些意外,卻是沒太過焦慮。
匈奴連烏桓都未必收拾得了,大漢急個甚?
近年大漢對外族連戰連捷,連匈奴右賢王都宰了,也沒見軍臣單于敢興兵復仇,漠南草原更已有數年沒見著匈奴游牧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