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近,大漢朝臣們忙著籌備正朔大朝,各郡縣長官仆射又循例參加政令講席,皆是忙碌不已,無暇顧及赴京來朝的外邦使臣。
滇國乃首次遣使來朝,頗是慎重的派出了太子莊淼出使,且是隨返京述職的南越國相張騫同行,冬月末便已抵達長安,然眼瞧過了大半個月,莫說入宮覲見大漢皇帝,便連掌外邦往來的大行令都沒能見著。
張騫又忙著參加政令講席,他雖尚了大漢長公主,可也沒能有甚么特殊對待,每月該呈策論還得呈策論,每歲該上計還得上計。
近年來公府的政績評鑒制度愈發縝密完善,公平公正公開的賞罰分明,管你甚么封疆大吏,甚么皇親國戚,該懲處時絕不會手下留情,非但要在中央官署張榜公示,甚至還通過邸報下發各郡縣官府。
若有官員遭受重懲,邸報一經發布,其官聲至少毀去大半,日后官途就頗為黯淡了,除非再立下天大政績,足以將功折過,才能重獲重用。
張騫本就要沖著丞相之位努力,自不愿在官途上留下甚么污點,政令講席堂堂不落,策論篇篇用心,故確是沒有甚么心思關照滇國使團。
況且滇王的態度讓他頗是不滿,從大漢邊市獲得不少好處,卻仍遲疑不絕,不肯與夜郎國完斷絕往來。
此等喂不熟的白眼狼,風吹兩面倒的墻頭草,即便是張騫此等與人為善的溫潤脾性,也不禁有些惱火。
他好歹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現今在南越幾是一言九鼎,又越過大行府代表漢廷與滇國締結了邦交,如今久久不見進展,大行府的屬官們指不定都在等著看笑話。
此番返京述職,皇帝陛下雖沒多說甚么,然現下大漢已出兵征伐夜郎,偏生不見滇國動靜,張騫覺著這無疑是他的重大失職,畢竟他就任南越國相已近兩年光景,還沒能擺平滇國,著實是有負陛下重托。
說實話,他先前確有些輕忽,覺著滇國乃未開化的西南蠻夷,眼皮子應是淺的,可輕易利誘之,卻不曉得滇國君臣竟是頗為熟稔邦交斡旋。
仔細探底后,他才曉得滇國的來歷不簡單,倒是和華夏有些淵源的。
戰國末年,楚將莊蹻率萬余楚兵征討滇地,迫使當地滇人歸附楚國,后因歸路被秦國所斷,便留在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故現今滇國君臣多為楚國遺民,貴族也多以楚人自居,可視為滇族諸部奉“楚族”為首領的部族聯盟。……abc小說網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滇國王室為莊蹻后裔,自也姓莊,且不忘往臉上貼金,說是道家先賢莊周的后人。
嗯……莊周乃戰國中期的宋人,后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手覆滅,瓜分齊國,莊蹻即是戰國末年楚將,那滇國王族說自身是莊周后人也沒甚么人能提出反證。
在張騫看來,無非乃是滇國君臣見得大漢強盛,又崇道家奉黃老,就把道家先賢莊周擺出來,想借此攀附大漢罷了。
蓋因大漢皇帝屢次言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導致外夷都頗是膽戰心驚,便連西域諸國的君長大多都已著漢袍,習漢隸,讀漢書,學漢話,甚至娶漢女,就想著歸化,早些脫去那“非漢族類”的危險名頭。
滇國雖不如夜郎國富庶,然滇國君臣好歹是楚國遺民,縱橫斡旋的謀略乃是有傳承的。
北有夜郎,南有哀勞,被兩大國夾在中間,滇國就憑最初的萬余楚軍,硬是將本是松散的滇族各部團結成部族聯盟,傳國百余年而不亡,足見莊氏王族是有些本事的。
史上漢武帝征服西南夷,夜郎和滇國皆滅,然其后夜郎各族數度反叛,滇地卻鮮有作亂者,則不可忽視乃有莊氏王族對滇族各部的百余年教化之功。
然聰明人就是心思多,著實不好對付。
現任滇王既想與大漢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