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海疆志乃是漢廷刊印的民用版航海指南,雖比不得軍用海疆圖冊精細,卻也是圖文并茂,將大漢萬里海疆及周邊海域準確標注,為民間船只出海了巨大幫助,更是徹底掀起了民間航海的熱潮。
其書有云東南海中,有呂宋、蘇祿諸島,尤以呂宋島物產豐饒,其地多黃金。
依朝廷頒布的《大漢拓外律》,海外凡漢廷未設府置衙之地,礦山、田地、林澤皆任由臣民自行開采,無須上報官府,獲利亦無須繳納賦稅,唯是將財貨運回漢境時須足額繳納相應關稅。
東北海域那盛產白銀的對馬島已被皇帝陛下“賜予”朝鮮國,且著北海水師將四十余萬朝鮮軍民遷到該島,為漢廷開采銀礦,卻是大農府吃了獨食,諸多世家大族無從分潤,更遑論尋常商賈和庶民百姓。
大漢海疆志編冊刊印,剛在各郡縣新華書局上架,初版十萬冊皆被搶購一空,尤是在沿??たh,皇室實業設在當地的印刷工坊再三增版刊印,仍是供不應求,掌船出海的羅盤士和掌舵手近乎人手一冊。
早在大漢海疆志刊印前,諸如寰宇四海圖和漢疆山河圖等地理圖志已向民間發售多年了,故大漢臣民非但已懂得如何看地圖,更懂得用尺籌測量地圖,再依照圖上標注的比例尺推算兩地間的真實距離。
故大漢臣民捧著大漢海疆志,讀到呂宋島居于東南外海,且盛產黃金,皆是急忙找出尺籌去推估其確切位置。
非但世家權貴如此,不少庶民百姓亦如此,尤是東南沿海郡縣的漢民皆是激動得面色潮紅。
呂宋島距建安郡治福榕城千五百里,遠么?
遠,很遠!
尋常民用船只若在外海航行,即便航向準確,且順風順水,千五百里至少須得晝夜不停的航行十日光景,中途若無淡水補給點,中小型船舶大多抵達不了,若是中途遇著逆風或大浪,指不定得活活困死在茫茫滄海之上,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除非真是利欲熏心,為了到呂宋淘金非要拚老命,否則沒人會瘋狂到搭乘民用船只直接從福榕城出海,前往遙遠的呂宋島。
然現下卻是不同了,皇帝陛下已于今歲正月下詔,著太尉府劃撥軍費,增編東海水師,將其兵員編制從三萬人增至五萬人,與北海水師和南海水師同。
因著大河水師持續不斷獲得太尉府撥款,每歲皆購置不少鐵甲戰艦,故汰除了大批風帆戰列艦,正好將之交付給擴編在即的東海水師,使其保有的風帆戰列艦數量達到千艘。
至此,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近海水師的兵員編制皆為五萬,各有千艘風帆戰列艦。
太尉郅都頒布軍令,自即日起,漢軍各大水師盡數停止購置或建造風帆戰列艦,現有戰列艦只修不造,只待陰船廠完善大型鐵甲艦的建造工藝,且大幅降低造艦成本后,將會在三大近海水師的諸多船塢齊齊動工造艦,逐年汰換相應數量的風帆戰列艦。
大河水師的中小型鐵甲戰艦已達四百艘,將以四年為期,每年向大江水師移交百艘運行良好的“熱艦”,自身則以每歲百艘的數量繼續向陰船廠購艦。
如此,四年后的兩大內河水師皆會擁有四百艘中小型鐵甲戰艦,汰除所有舊式戰船,移除掉戰船上的所有軍械后,連帶三大近海水師逐年汰除的各式舊船,將盡數發賣到民間,改裝成民用貨船。
消息傳開,諸多涉足船運產業的世家大族皆是亢奮不已,紛紛籌措貲財,等著標購水師汰除的大批戰船。
是的,標購!
昔年梁王劉武和代王劉登創辦百川船運時,因著近水樓臺的緣故,硬是包攬了各大水師汰除的數千艘戰船,更招募到不少退伍的樓船士,使得百川船運一躍成為船運業巨擘,每歲皆能從中牟取驚人暴利。
世家權